首页 > 武侠修真 > 汉障不臣土 > 第248章 绝杀招

第248章 绝杀招(2/2)

目录

如今却成了,谢安用来开刀的祭品!

“...此等蠹虫,食君之禄,却行此掘国之基、吸民之髓的勾当!其罪罄竹难书!”

“人神共愤!若不明正典刑,何以平民愤?何以振朝纲?”

“何以对得起,江北翘首以盼王师的遗民?”

“陛下!”李允最后,重重叩首,血染金阶。

司马曜被他这阵势吓住了,尤其是听到“民愤”、“朝纲”等字眼。

又看到那刺目的鲜血,他下意识地感到恐惧和麻烦,只想尽快摆脱,连连摆手。

“既…既有实据…那…那就依律查办!查办!”

“交由…交由廷尉府!谢相,你看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一直沉默不语的谢安身上。

谢安这才缓缓出列,神色沉痛,对着御座躬身一礼。

“陛下圣明,李御史所奏,字字血泪,臣闻之亦深感震惊痛心。”

“值此国家多难之秋,竟有如此败类,欺君罔上,祸国殃民,实乃罪不容诛!”

“臣以为,非严惩不足以正法纪,非重典不足以安民心。”

“请陛下下旨,即刻锁拿涉案人犯,严查到底,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尤其是“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八字。

如同重锤,敲在王珣、庾弘之等人的心口上。

谢安不仅同意了,还要“严查到底”,这分明是要借题发挥,将事情闹大!

王珣嘴唇动了动,想出面保下周札等人。

但看到李允手中,那显然证据确凿的奏本,以及谢安那斩钉截铁的态度。

他知道此刻若出面,无异于,引火烧身。

他只能死死攥紧笏板,将滔天的怒意,压在心底。

庾弘之也是如此,脸色铁青,却一言不发。

王国宝目光闪烁,心中飞快盘算。

谢安这一手,牺牲小卒子,保护大局,玩得漂亮。

既立了威,又打击了政敌,还赢得了“公正严明”的名声。

他暂时选择了沉默,决定观望。

“准!准奏!”司马曜只想快点结束。

“就依谢相所言!退朝!退朝!”他几乎是逃离了御座。

朝会在一片极度压抑,和诡异的气氛中结束。

李允被搀扶起来,脸上的血迹未干,却目光坚定。

几位被点名的官员面如死灰,瘫软在地,立刻被如狼似虎的殿前卫士拖了下去。

谢安面无表情,缓步走出光华殿。

阳光照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稳如磐石的影子。

第三幕:雷霆手

谢安的“杀招”既出,便再无犹豫。

廷尉府和御史台的人马倾巢而出,如雷霆般直扑周札、庾明、沈充等人的府邸。

抄家、拿人、查封账册、羁押相关人犯…动作迅捷无比,显然早有准备。

建康城再次震动,这一次不再是米荒带来的恐慌,而是权贵落马带来的巨大震撼。

抄家查出的结果,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周札府中,地窖藏粮如山,不少米袋已然发霉。

庾明家中,查出的地契密密麻麻,遍布三吴。

沈充的银窖,更是深埋地下,金银堆积如山,堪比国库…

这些铁证被有意无意地泄露出来,瞬间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民愤。

“原来就是这些蛀虫搞的鬼!亏他们还有脸说谢相!”

“自己家的米都烂掉了!杀得好!杀光这些喝人血的豺狼!”

民意瞬间反转,此前被煽动起来,对谢安和北府军的怨气。

此刻全部转化为,对贪官奸商的刻骨仇恨。

士族们试图营造的舆论攻势,顷刻间土崩瓦解。

案件审理得极快,证据实在太充分了。谢安授意,对此案适用,最严厉的刑罚。

数日后,建康闹市口。周札、庾明、沈充等十余名主犯,被押赴刑场。

以“祸国殃民、罪大恶极”之名,判处极刑,弃市并抄没全部家产。

其家眷族人,流放交州,蛮荒之地。

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时,围观百姓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那滚落的人头和喷溅的鲜血,仿佛是一盆冰水。

狠狠浇在了,所有心怀不轨、企图趁火打劫的士族豪强头上。

他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那位看似温和退让的谢丞相,手中不仅握着北府锐兵。

更握着能让他们,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致命利器。

他可以退一步,但若谁以为,可以得寸进尺,必将迎来最冷酷无情的打击。

王珣称病不再上朝,庾弘之等人也变得异常沉默。

士族联合反扑的汹汹气焰,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彻底打了下去。

第四幕:施恩威

血腥的震慑之后,谢安再次展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手腕。

他立刻以丞相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宣布此次抄没的,贪官家产处理结果。

除充入国库部分外,其余皆用于平粜粮米。

补偿受欺压的百姓、抚恤阵亡将士家属。

同时宣布,土断政策将进行调整,放缓步伐。

注重劝导,对主动配合的清查对象,予以一定优待。

此举一出,更是赢得了,底层民众和寒门士子的广泛拥护,谢安的声望不降反升。

随后,他亲自前往,王珣府上“探病”,言辞恳切。

只谈风月,不及朝政,仿佛之前的血腥清洗,从未发生。

他又修书给,庾弘之等家族首领,语气缓和,强调“共渡时艰”。

暗示只要不再阻挠大计,过往之事可暂且不提。

这一套“恩威并施”的组合拳下来,彻底瓦解了,士族们的短暂联盟。

各大族纷纷开始内部整顿,约束子弟,生怕成为下一个,被开刀的对象。

他们意识到,与谢安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

在维持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合作,才是生存之道。

建康城内的风波,暂时平息了下去,米价逐渐回落,至合理区间。

街市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但所有人都明白,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谢安用几颗人头和一场干脆利落的清洗,重新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和底线。

朝堂上的力量天平,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倾斜。

然而,在这暂时的平静之下,仇恨的种子已然埋下。

王珣卧榻之上,眼神阴冷,庾弘之书房之中,叹息重重。

王国宝更是暗自心惊,对谢安的手段愈发忌惮…

江北的烽火,关中的乱象,西方的威胁,都未曾远去。

建康的这场风波,只是这乱世棋局中的一小步。

谢安赢得了这一回合,但接下来的棋,只会更加凶险。

丞相府内,谢安看着窗外,终于放晴的天空,脸上并无喜悦之色。

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是用鲜血换来的喘息之机。

更大的风暴,还在后方。

他低声对谢福吩咐道:“给常璩先生去信,代我谢过他的‘厚礼’。”

“另,告知京口的玄儿,江北之事,可以开始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方。那里才是决定,最终命运的主战场。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