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苏梁(2/2)
“苏梁,你觉得国家在工业这方面,下一步会有什么大动作?该怎么走?”熊光明问道。
杰公子不明白熊光明为什么问这些,熊光明却是想试试苏梁的深浅,看他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徒有其表,是能开疆裂土,还是只能当个大管家。
他自己就是半桶水,所以在鉴别“水货”方面,还算有些心得。
苏梁擦了擦手,正色道:“肯定会大力发展轻工业。重工业保家,轻工业利民。最晚后年,国家就要推动这方面的事情。”
嚯~~!这小子行啊!熊光明心想。明年的确就要开始了,但国家产能一时还跟不上,年底工业票就要下来。得提前给家里买辆新自行车,旧的还能高价出售。
饭后,熊光明蹬着苏梁那辆三轮,去老道小院歇了一会儿,烧水喝了杯茶,又装了几筐菜,他想试试苏梁的本事。
苏梁擦擦手,打了个饱嗝,带着赵叔就走了。这事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那帮资本家他平时没少接触,谁家什么情况不敢说门清,但也知道个七八成。以前他爹也没少念叨各家的事。
他挑了几家比较激进、后台又不那么硬的,几筐菜全卖出去了,价格比熊光明定的翻了好几倍。
这几家都是整天想着跑路,又没胆子或者门路还没铺平的。除了金条和美钞英镑,别的什么都能舍弃。
大棚种植在中国自古就有,汉代就有记载,唐代发展出温泉栽培,元代用马粪发酵供热,清代还有半地下式的暖洞子。这会儿四九城地区的大棚菜都是特供,市面上根本见不到,就算有也是农户偷偷截留的。再怎么说,当时的技术也种不出应季品相来。
这些资本家就算手眼通天,也弄不到多少正经蔬菜。以前自家有农庄,舍得花钱种菜,现在想都别想。
所以苏梁把菜价抬得再高,他们也不觉得什么,总比当年自家农庄产出便宜。这得多少人伺候啊?关键是这菜长得也太好了吧!品相简直和应季的没两样。喏,你看,上面还有虫眼呢!
不到一个小时,苏梁就回来了。熊光明一分没要,全给了他。
“以后每天能卖出多少菜?”
苏梁也不客气,示意赵叔把钱收好。
“十筐,比较稳妥。再多就不好办了。”
熊光明盘算了一下存货,好像没那么多。看来今年夏天得提前多备些菜,这玩意儿成本低、价格高,光靠卖菜就能发家致富。来年让老贾哥俩多收点。
“六筐,最多给你六筐。其中一成是你的,但嘴得严实。我给你个地址,每晚九点去搬,钱放抽屉里就行。”
“我明白,放心。六筐更稳妥,我能卖出十筐的价钱。”苏梁点头,又问,“有牛肉吗?”
熊光明牛肉存货真不多,自家人吃还不够。
“别惦记牛肉了,那点还不够家里人吃。鱼管够,每天再给你加十条大鱼,你先试试行情?”
“行。第二天需要什么,我给你留字条。”
普通百姓缺油,不爱吃鱼,但有钱人家对鱼的需求不小。除了日常吃用,正式席面上也必须得有一条鱼。
聊着聊着,熊光明一抬头:都快十点了!艹,答应何大清的事!他本来还挺着急,转念一想,何大清那老家伙肯定有办法,不能总惯着他依赖的性子,让他自己折腾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