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兽道(2/2)
他虽然前世做过武术学校的带班老师,也算是带过徒弟。但那带的是什么徒弟?是一毕业,就根本不认你这个师父的徒弟。
见了面,不给你一拳,那就是好徒弟了。
所以,差不多就行。
把人家说急了,还真会揍你。
这一世,带的是什么徒弟?希望他们能真正地掌握一门生存技能的徒弟!
“长达上百里、几千里的兽道,就是鱼的洄游路线、候鸟、动物的迁徙路线。
已经刻印在了它们的基因里。
这个,我们不用去管,也用不上。
我们所说的‘兽道’很简单,是生活在这大山里,一辈辈的,多次往返、走出来的,通往觅食地,和巢穴之间的道路!”
动物的生活其实也很简单,和大学里的那些“学生党”一样,几乎也是“两点一线”,在觅食地与巢穴之间往返。
饿了,它们会出去觅食。
觅食地,基本上是固定的。到什么季节去什么地方,那也都是固定的。
除非食物没了,或不够,它们才会寻找新的觅食地。
遇到危险,它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巢穴里跑。
躲避危险,重新聚集、抱团取暖!
除非“家”没了,或者是不再安全了,它们才会寻找、建立新的巢穴。
这“两点一线”的路,就是兽道!
它们一辈辈的走过,也一辈辈的在这条道路上留下自己的气味。
“那么,怎么发现动物留下的气味呢?或者说,怎么发现兽道呢?靠人的鼻子,显然是不行的。”
从动物留下的脚印、粪便、毛发,以及尿液等踪迹中发现。
就找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连成一条线,那就是兽道!
其中也必然留有动物的气味。
夹子、套子,甚至是陷阱,就要下在这上面,挖在这上面。
这样才准确。
“搞清楚了吗?”
来到沟底,苏浩问栓柱和梁仓。
二人点头。
“这里要防止一个错误认识:认为人能走的道路,兽就一定会走。也就是不要用人的想法,去判断野兽的行为。”
“人认为能走的路,大部分兽也认为能走,这个不假。
但有的地方,就不一样了。”
“就像这条路——”
苏浩指着刚才栓柱挨蛰的那条路,耐心讲解:“这条道儿上,没草,没灌木,全是裸露的山石,一直向前延伸,看上去很好走。
但这是按照人的思维去判断兽的行为。
我为什么看一眼就知道,它不是兽道呢?
那是因为,在这条路上,我没有看到什么动物的粪便,也不见动物的脚印。想必你二人现在也已经清楚了。
野兽为什么不走这条道?
它们很聪明,感知也要比人灵敏,甚至是上过当、吃过亏;所以知道这条路不能走。当然,被追的急了,已经惊慌失措了,那就不一定了。
但那是例外。”
苏浩讲的很长,也很耐心,“你要是把夹子下在这里,那就白瞎了。”
说完,又是将栓柱拉到了离此不远的一条小窄道上,“这条道,虽窄,却是真正的兽道!”
用手一指,“你看这里的猪粪,都还新鲜着呢。”
“所以,寻找兽道,要站在山巅先看大概,心里有个数。然后再深入沟底、或山腰,根据野兽留下的踪迹,做具体辨别。
明白吗?”
又是给栓柱二人总结着。
“找到了兽道,我们就可以下夹子了。”
“刚才,我们在山顶,看得清清楚楚,这条沟有两个方向通向外面。我们先在这里下一些夹子,再去另一个方向!
如此,就把出入山谷的兽道两头,都堵住了。
中间再放置几个,也就形成了一个夹子阵!”
说着,便是看栓柱和梁仓分别下兽夹。
然而,苏浩和栓柱3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时,在刘家庄,却是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老爷子苏大壮,正带着刘家庄的民兵,赶往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