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特岗教师计划(2/2)
两人的手紧紧一握,旋即松开。
“哪里的话!你这样的优秀人才从车城走出去,是家乡的骄傲,你回来,我们怎么能不来表示欢迎?”
张勇笑声爽朗,目光快速而仔细地掠过陈天的神情,试图捕捉更多细微的信息。
刘承允和李建国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退至角落。
王老师站在人群更靠后的地方,踮着脚看着被众星捧月却依旧从容不迫的学生,脸上流露出一丝欣慰中夹杂着些许复杂的笑容。
张勇这次急匆匆赶来,一是出于礼数,二来,也确实存了几分好奇。
他想亲眼见见这个被央视誉为“新时代青年标杆”的年轻人,在镁光灯之外,究竟是何种模样。
是否真如报道中那般沉稳睿智,还是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至于拉投资、谈项目这些具体事务,他并未打算在初次见面时就急切提及。
到了他这个位置,深谙“过犹不及”的道理,很多话无需说透,姿态和氛围的营造比直白诉求更为重要。
“刚才和刘校长在看什么?母校的变化很大吧?”
刘承允刚想开口,陈天已微笑着接过话:“正在听校长介绍学校这些年的发展,也看到了一些…迫切的现实需求。”
“我刚和刘校长、李主任初步聊了聊,正有个想法,或许需要市里的大力支持。”
张勇心中微微一动,他没想到陈天如此直接,却又这般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了实质层面。
而且对方姿态摆得极低,用的是“需要市里支持”。
这年轻人果然如报道中说的那般沉稳低调,丝毫没有少年人得志的轻狂感。
他面上不动声色,笑容却更真挚了几分:“哦?陈总对母校的发展如此关心,真是难能可贵!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市里一定认真研究,全力支持!”
“咱们要不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聊?也让我们好好听听你这个‘返乡能人’的意见。”
“张记谬赞了,能人不敢当,只是尽一份心。”陈天从善如流地点头。
“客随主便,听您安排。”
一行人移步至学校的会议室。
一间临时匆忙收拾过,但仍显得有些简陋的小屋子。
众人显然见惯了这种场景,没有太过尴尬。
千禧年国内各领域可谓百废待兴,车城中学虽然桌椅、教学楼等等都老旧了点儿,但还算五脏俱全。
在整个车城教育体系中已经算硬件条件不错的初中了。
更偏远点儿的山区中小学,别说微机室了,连基础的桌椅、教材都凑不齐,那条件才是真的艰苦。
落座后,陈天言简意赅地将之前与刘校长谈到的教育发展基金等构想,阐述给张勇及市领导班子。
他没有刻意渲染困难,也没有夸大投入,只是平实而具体地描述了一个可持续的改善方案。
张勇越听,神色越是认真。
他原本以为陈天最多是捐一笔款,改善一下硬件,刷波名声后就继续回深城发展了。
没想到对方提出的竟是一套系统性的、注重软硬件结合与长期效益的赋能方案,思路清晰,模式成熟,显然经过深思熟虑。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衣锦还乡、回馈母校”的范畴,更像是一个成熟企业家带有战略眼光的返乡“投资”。
待陈天说完,张勇沉吟片刻,率先鼓掌:
“好!非常好!小陈同志这个方案,站位高、思路新、举措实,不仅仅是输血,更是造血!我完全赞同!”
“这不仅是对车城中学,对我们全市的教育事业都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示范。”
他转向身后的秘书长,果断指示:
“这件事,市里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协调小组,由我亲自牵头,教育、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快速响应陈总这边的一切需求,确保这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表态干脆利落,支持力度空前。
陈天微笑着表示感谢:“有张记和市里的大力支持,我就更有信心了。”
“这些都是我们分内工作,谈不上支持,”张勇笑着摆了摆手,语气恳切:“说起来,我们才更应该感谢你。”
“我们做的只是协调服务,你才是那个掏出真金白银,为家乡教育事业雪中送炭的人。”
说罢,他话锋微转,轻叹一声,目光投向窗外老旧的校舍,感慨道:
“陈总的这套模式理念先进,务实可持续,确实是破解我们基层教育困境的一剂良方。
只可惜啊,市里底子薄,财政预算常年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
否则,真应该把你带来的这套好模式,在我们全市的教育系统里好好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学校和孩子们受益。”
陈天眉头微微一动,瞬间捕捉到了对方话语中那含蓄而清晰的潜台词。
陈天端起桌上的搪瓷茶杯,沉吟了片刻。
会议室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他的回应。
陈天当然明白张勇的期待,也清楚这背后所代表的更大责任与潜在投入。
但他并不反感这种含蓄的“争取”,相反,这证明对方看到了他方案的价值,并且有诚意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片刻后,他抬起眼,目光平和地看向张勇:
“扩大规模的话...校区基础设施改善、特岗教师的补助津贴这些钱能解决的事情,我都能出一份力,但教师的编制...”
“编制不成问题,”张勇大手一挥说道:“我会亲自向上级领导汇报,将车城作为‘特岗教师’的试点城市。”
前世的“特岗教师计划”是2006年由教育部联合多部门,为解决偏远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极度匮乏,而推行的一项方案。
陈天这次早早准备在家乡车城进行试点,地方财政方面确实有些勉强,只能靠他暂时补贴。
“母校试点,只是第一步,也是一个必要的探索。
任何好的模式,都需要经过实际运行的检验,不断优化调整,才能谈得上成熟,也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价值。”
他稍稍停顿,给了对方消化的时间,然后继续道:“车城是我的家乡,能为家乡做点实事,是我的心愿。”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次在车城中学的试点项目运行顺利,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证明了其可复制性......”
陈天在这里刻意放缓了语速:“那么,我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与市里深入探讨。
看看如何将一些成功的经验,以更高效、更符合本地实际的方式,逐步扩展到更多有需要的学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