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都重生了谁还当世界首富啊 > 第366章 回到母校拜会恩师

第366章 回到母校拜会恩师(1/2)

目录

第二天一早,陈天让张思雨留在酒店休息,自己则独自前往车城中学,去拜访初中时的班主任王世雄老师。

王老师是车城中学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常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

其教学严谨、为人亲和,知晓陈天家里的变故后,时常以补课的名义让陈天来家里“混饭”。

王老师住在学校的教职工宿舍,因此即便正值春节前夕,陈天也知道去学校一定能找到他。

来到校门口,陈天向门岗的保安主动报上姓名,自称是返校校友,特意来拜访当年的班主任王世雄老师。

保安见他衣着得体、气度不凡,手中还提着礼品,又能准确说出老师姓名,便连登记流程也省去了,笑着示意他直接进入校园。

望着陈天渐行渐远的背影,保安忽然觉得这年轻人的名字有些耳熟,仿佛在哪里听过。

他皱眉回想,猛地一拍大腿。

想起来了!

有天晚上,女儿一反常态,非要拉着全家一起看《新闻联播》,结束后还收看了一个人物专访节目。

电视里那个从容自信、谈吐不凡的年轻人,不正是就叫“陈天”吗?

连相貌也完全对得上。

想到这儿,保安顿时激动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冲回岗亭。

一把抓起桌上那部除非紧急事务不得动用的内部电话……

学校的样子与五年前相比变化不大。

陈天沿着记忆中熟悉的路径走了不到两百米,就来到了教职工宿舍楼。

由于没有老师的联系方式,他只能贸然上门。

“咚咚咚——”

刚敲响那扇颇有年头的木门,里面就传来一声熟悉的应答:“来了。”

门“咯吱”一声从里打开。

这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戒备远不如后来那么深,王老师并没问来人是谁。

门后是一位面容依然亲切熟悉、身形清瘦却已然满头银发的老者,。

再见恩师,陈天一时喉头微哽,低声叫道:“王老师,我来看您了。”

“陈天?”老者愣了一下,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看了那场央视采访,作为为数不多极为熟悉陈天的人。

他几乎立刻就通过电视上那自信沉稳却又依稀带着少年时轮廓的相貌,以及那刻在记忆里的声音。

确定电视屏幕上那个名动全球的互联网弄潮儿,就是他曾经的学生。

但他完全没想到,取得了如此惊人成就、已然站上时代浪尖的陈天,竟然会在年关时节,提着礼物,出现在自己这简陋的教职工宿舍门口。

“王老师,是我,我来看您了。”

陈天将手中的礼品稍稍提高了些,脸上带着久别重逢的笑容。

看着眼前满头银发、比记忆中苍老了不少,但眼神依旧清亮睿智的恩师,他喉头有些发紧。

岁月在老师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痕迹。

“真是陈天!快,快进来!外面冷,屋里坐!”王世雄老师从一瞬间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侧身热情地招呼陈天进屋。

“你说你这孩子,来之前怎么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准备准备啊!”

“是我冒昧了,老师。”陈天一边说着,一边弯腰换上了门口陈旧但干净的棉拖鞋。

“不用换鞋,到这跟自己家一样就行。”

“就是把您这当自己家,才更要爱惜。”陈天笑道。

陈天麻溜的换好拖鞋,跟着王老师走进了屋内。

屋子不大,陈设简单甚至可以说清贫,但收拾得异常整洁。

一个不到二十平的客厅,角落靠墙位置还摆放着一个塞满各种书籍和教案的书架和一张老式的写字台。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墨香和旧书报的味道,充满了老知识分子家庭特有的书卷气息。

“我没有您的联系方式,就想着直接过来碰碰运气,还好您在。”

“在,在!我还能去哪,老了,就守着这学校了。”王老师笑着,忙着要去给陈天倒水,

“你坐,坐沙发上,我给你泡茶!正好前几天有学生来看我,带了点好茶叶……”

“老师您别忙活了,我自己来就行,您快坐。”

陈天赶紧拦住老人,自己熟门熟路地找到暖水瓶和茶杯。

这里的布局几乎没变,他熟练地泡了两杯茶,将一杯恭敬地放在老师面前的茶几上。

王世雄看着陈天这一系列不见外的动作,眼神更加柔和欣慰了。

他没有问陈天如何发达,也没有提央视采访的风光,只是像打量久归的孩子一样,细细看着陈天,感叹道:

“好,好啊!长大了,成熟了,是个大人样子了!但没变,眼神没变,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陈天。”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无比的骄傲却又有一丝小心翼翼的确认:“电视上说的……都是真的?”

“是真的,老师。”陈天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着谦虚的姿态:“运气比较好,抓住了机会。”

“什么运气!那是实力!”王老师立刻驳斥道,比自己取得了成就还要激动。

“我早就说过,你这孩子聪明,肯钻,心里有股韧劲儿!将来肯定有出息!看看,被我说着了吧!”老人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外面不容易吧?吃了不少苦?我看你都瘦了。”

在他眼里,无论陈天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似乎都还是那个需要他关心和叮嘱的少年。

陈天看着对方眼中毫不作伪的骄傲与关切,心中暖流涌动。

他笑了笑,语气故作轻松:“还好,都过来了...”

师生二人相对而坐,茶杯里热气袅袅,屋外是寒冬,屋内却温暖如春。

陈天细致地问起老师的身体情况,得知师母去女儿家照顾外孙去了,目前他一人在家。

王老师也饶有兴致地听着陈天简单讲述这些年的经历,不时点头发出感慨。

这年头,普通人或许还不熟悉互联网,但王老师年事虽高,却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心态。

早在互联网刚在国内兴起时,他就毅然斥“巨资”购置了一台电脑,切身感受互联网的脉搏。

也正因如此,他不仅能理解陈天所讲的创业历程,更明白那些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定有数不尽的艰难与拼搏。

对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来说,最大的慰藉,莫过于亲眼见证自己当年悉心培育的幼苗,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更何况,这棵树没有忘记回来的路,仍记得最初那位为他修枝培土的园丁。

“一会儿可不许走,正好过年没课,咱爷俩喝两杯。”王老师边说边指向陈天刚放在角落的飞天茅台。

“我这儿可没什么好酒招待你,就用你带来的这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