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电商大战一触即发(1/2)
聚划算一周前便完成了开发,这是马芸在察觉到陈天进入C2C领域的意图后,紧急调集团队日夜赶工的成果。
然而,淘宝网凭借eMP3的爆款效应接连创造电商奇迹,这让一向果断的马芸也不得不暂缓上线计划。
他表面上对外宣称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实则内心仍存着一丝侥幸。
他始终认为阿里巴巴与淘宝的深度合作才是最优解。
可惜事与愿违。
陈天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会面邀请,这让马芸不禁自嘲:“难道'马大忽悠'的名声已经传到陈天耳中,让他担心把持不住而避之不及?”
但无论如何,合作的大门已然关闭,摆在阿里面前的只剩下背水一战这一条路。
马芸很清楚,这将是阿里的生死之战。
聚划算必须抓住淘宝不知道他们存在的空档,以迅雷之势抢占电商市场份额。
一旦错失先机,不仅资本可能撤资,更将面临淘宝的全面反扑。
凭借先发优势和橙天的强大宣传资源,淘宝完全有能力扼杀任何挑战者。
不过马芸不觉得自己的聚划算一定会失败,他反而觉得,自己这次成功的几率很大。
因为他盯紧了陈天目前没有顾及到的层面——生活日用品。
他敏锐发现,在淘宝因eMP3吸引大量电子产品消费者的同时,平台重心已不自觉地偏向数码领域。
联想等国产巨头的入驻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淘宝的信任,电子产品市场持续火爆,成交额每天都在快速上升。
却也导致生活日用品类目相对薄弱,消费者选择不多。
这正是聚划算的机会所在。
在马芸看来,陈天的电商布局暴露了一个致命弱点,过度聚焦电子产品。
淘宝凭借eMP3的成功,迅速在数码领域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知和用户信任,联想等巨头的入驻更是让平台的高端形象深入人心。
但马芸看到了这种繁荣背后潜藏着的隐忧:首先是消费频次的天花板,电子产品客单价高,但复购率极低。
消费者不会月月换手机、周周买电脑,市场终将趋于饱和。
淘宝的流量和营收过度依赖这类低频高消品类,一旦增长放缓,平台将面临严峻考验。
数码产品的核心受众是年轻男性及科技爱好者,而真正能渗透进千家万户的,恰恰是柴米油盐、家居日化这类不起眼却高频刚需的商品。
淘宝的“精英化”路线,无形中把更广阔的大众市场拱手让人。
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确实降低了物流压力,但也让淘宝的供应链能力长期停留在舒适区。
而日用品涉及生鲜、易碎、大件等复杂品类,对仓储、配送的要求更高,一旦淘宝未来想回头补课,必然面临巨大困境。
“陈天在赢,但赢的只是现在。”马芸在碰头会上敲着白板说道:“电商的终局,一定是高频打低频,刚需打可选。”
于是,聚划算的战术清晰起来: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不做高端,做普惠,瞄准家庭主妇、银发群体等淘宝尚未深耕的用户;
不做标品,做长尾,覆盖从纸巾牙膏到锅碗瓢盆的全品类日用品;
不做暴利,做黏性,哪怕微利甚至平进平出,也要用高频消费绑定用户习惯。
“淘宝在造火箭,而我们要修水管。”马芸意味深长地说:“老百姓可以一辈子不看火箭,却不能一天没有自来水。”
聚划算商业模式是纯粹的C2C模式,没有像淘宝一样开自营店铺,全部采取卖家“免费”入驻模式。
首先针对淘宝的68包邮,马芸决定聚划算满50包邮。
其次卖家资源方面,依托阿里巴巴原本B2B平台积累的中小企业资源,聚划算将快速完成首批优质商家的迁移转化。
这些经过阿里认证的供应商,既能保证商品质量,又具备成熟的供应链能力,将为平台前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运营策略上,马芸祭出了一套针对淘宝的“组合拳”:
跨品类满减机制:区别于淘宝单店凑单限制,聚划算推出全平台通用的50-5、100-12、200-20阶梯式优惠券,让消费者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自由组合不同商家的商品。
智能凑单系统:基于用户购物车商品智能推荐最优凑单方案,帮助消费者轻松达到包邮门槛。
品类协同效应:通过洗发水+洗衣液+纸巾等生活场景化的商品组合,自然提升客单价和购买频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