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三代人 > 第379章 收获颇丰

第379章 收获颇丰(1/2)

目录

刘旭依旧拿着广告单,给迎面而来,或者坐在胡同口,家门口的大爷大娘们,纷纷发广告,对于奥运会的赛事,他也不怎么关心,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此时自己干的活,可不是读书,而是发广告,既然发广告,那就好好发,人家一天给30块钱呢,拿了人家的钱,就得给人家好好干活。

在这个暑假,刘旭发了一个月的广告,赚了900块钱,这算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虽然时间短,赚的少,但他也觉得,终于靠自己的双手,赚到钱了,心里不禁自豪满满,觉得这个暑假,真是收获颇丰。

就像是这个暑假,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健儿们,在这届北京奥运会上,一共获得了48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数位居世界第二,金牌数位居世界第一,这对于中国来说,在家门口的这场奥运会上,也是收获颇丰。

暑假结束,刘旭也提前半个月开了学。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初三年级,即将中考的毕业生了。他依旧保持着每天,自己在学校养成的习惯,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在宿舍的水房洗漱完毕后,第一个到班里上早自习,晚上,又是最后一个,离开班级,回到宿舍睡觉,更甚至有时候,晚上打着手电筒,闷在被子里,依旧在做试卷。

刘旭每天这样学的目的,非常明确,他只想只要一个结果。眼前的结果,是每一次的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试,能考进班里的前五名。一年以后的结果,是自己的中考,能考一个高分,不管是海兴中学,还是黄骅中学,甚至沧州市第一中学,他能随便挑,随便选,想上哪个就上哪个。

但自己的心底里,其实已经有了选择,就是要在中考后,回到海兴中学去上高中,因为自己喜欢的女生,呼兴华上了海兴中学。自己跟同学们打听清楚了,呼兴华差十多分,没有考上海兴中学,但是她的父母,最后掏了几千块钱,让她继续上高中。

呼兴华是靠花钱,买上高中的。那自己就要证明给她看,自己上海兴中学,不会花一分钱,反而是高分考入,反而是放弃了比海兴中学,更好的学校,专门为她转学回来的。等那个时候,呼兴华就会高看自己一眼,等那个时候,自己才有资格,站在她的面前。

为了自己的父母,为了呼兴华,更是为了给自己争一口气,所以,自己必须要一个结果,一个中考高分的结果。

但他心底里又清楚,有些结果,不是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较比结果,他现在唯一能做的,或者唯一能保证的,就是过程,在获取结果的过程中,他只有付出了,努力了,起码心底里,才不会有愧疚感。

从现在的九月,到2009年的五月,距离中考,还有九个月的时间,这九个月里,自己要分秒必争。

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时间会过得很快,转眼间,九月过去了,距离中考,还有八个月。国庆节过后,十月份又过去了,距离中考,还有七个月。

进了十一月份,天气便开始冷了,但刘旭的心里,却激情似火,更是斗志满满。十一月的天气,天亮的晚,黑的也快,他依旧常常是天还没亮,就从宿舍里起床,是整个教学楼里,第一个去上早自习的学生,晚上,也依旧是整个教学楼里,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回宿舍睡觉的学生。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刘旭时常觉得孤独。在新世纪中学,这两年半的时光,他总是这样独来独往,跟同学们也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没交什么好朋友。因为在自己的心里,他始终怀念着,想念着,曾经的苏基中学,心里再也腾不出任何位置,给现在的人们。

当然,孤独总要找个出口宣泄,那便是继续写诗,写歌。但自己写的这些诗和歌,那个人却并不想看。

周而复始,刘旭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沉默寡言,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流。他只有将自己全部的情感,都用在学习上,除此之外,就是写写诗,写写自己的思念,抒发一下,自己的迷茫,孤独,甚至是不安与压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