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 第238章 银翘抗感口服液

第238章 银翘抗感口服液(2/2)

目录

成功的喜悦和巨额利润的涌入,并未让陈小满沉醉不前。

正如他对家人所说,这仅仅是阶段性的胜利。

市场的热烈反响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荣耀和财富的同时,也将他和健民集团推到了更瞩目的位置,承担着更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首先面临的是产能瓶颈。订单堆积如山,生产线日夜轰鸣,依然无法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

销售科的电话被打爆,催货的、想要争取区域代理权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陈小满当机立断,召开紧急董事会。

“必须立刻扩大产能!但不是简单重复建设。”他在会上指出,“第一条生产线是试验,是摸索。

第二条、第三条生产线,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优化,提升自动化程度,进一步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药材原料供应必须跟上,我们的GAP基地要扩大合作范围,建立更长期、更稳定的契约关系,确保源头质量万无一失!”

巨大的资金投入再次启动,但这一次,集团内部再无任何异议。

丰厚的利润回报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让所有股东和员工都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新的厂房开始规划,更先进的设备开始洽谈引进,药材采购团队带着更大的订单和更长远的合作方案,再次深入各大道地产区。

与此同时,陈小满高度重视的另一项工作也全面铺开——学术推广和医生教育。

他深知,一款药最终能否长久立足,关键在于疗效和口碑,而医生是处方的关键决策者。

他亲自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医学团队,由集团内几位懂医懂药的老专家带队,吸纳了像陈瑞华这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举办学术研讨会。

他们带着严谨的临床试验数据、详实的药理学研究成果,向各大医院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的医生们系统地介绍“银翘抗感口服液”的组方理论、作用机理和临床疗效。

这种以科学数据说话的方式,在当时以经验营销为主的医药市场上显得独树一帜,赢得了很多资深医生的认可和信赖。

家里的氛围也在悄然变化。经济条件变得更加宽裕,陈小满和安雨琪商量后,将四合院重新修缮了一番,改善了父母的居住环境,也给自己辟出了一间更宽敞的书房,用于处理越来越多的公务。

安雨琪不再需要为家用精打细算,但她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只是更能支持丈夫的事业,有时还会以厂长夫人的身份,帮忙接待一些来京的专家和客户。

大儿子陈建华打来越洋电话,语气更加兴奋:“爸!Sarah的家人听说您的成功,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他们对中医药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ProfessorSith再次提出,希望能和我们的研究所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他甚至想来中国参观访问!”

这一次,陈小满没有再犹豫,他欣然同意:“好啊,这是好事!欢迎Sith教授来,我们可以交流,但核心知识产权必须保护好。

建华,你可以在中间多做沟通工作。”

他意识到,这或许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小小契机。

小儿子陈瑞华在大学里也成了“名人”,不少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他家研发出了特效感冒药,常常向他打听。

这让他学习更加用功,对生物制药领域的兴趣也愈发浓厚,暑假回家时,不再是简单打下手,而是开始能就一些技术问题与厂里的工程师进行探讨了。

陈小满看着儿子的成长,心中倍感欣慰。

当然,挑战也随之而来。

市场上很快出现了类似包装、甚至打着“抗感”旗号的仿冒产品,虽然疗效天差地别,但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视听。

陈小满指示法务部门积极维权,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在报纸和广播中强调“认准弘济牌银翘抗感口服液”。

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反馈机制,要求销售和医学部门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收集、分析、上报。

“我们的药是经过严格试验的,但大规模人群使用后,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

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毁掉我们多年的心血和企业的信誉!”他反复告诫管理层。

夜幕降临,陈小满再次站在办公室的窗前。

四九城的夜晚比两年前明亮了一些,多了些霓虹闪烁。

楼下,运送药材和成品的卡车依旧川流不息。

他手中拿着一份最新的销售报表和一份关于筹建企业技术中心的计划书。

成功带来了财富和荣誉,但并没有带来轻松。

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思考的问题也从如何“做出来”变成了如何“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他想起南锣鼓巷的平静岁月,恍若隔世。

但他知道,脚下的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却意义非凡。

他不仅是在经营一家企业,更是在推动一份关乎国民健康的事业。

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办公桌前,翻开了那份技术中心的计划书。

下一个目标,已经在他心中酝酿。

黎明过后,是更广阔的天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