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贾当的上海生活(2/2)
厂里食堂的饭菜,她总是打最便宜的素菜,米饭却吃得很多,要保证体力。
她没逛过南京路,没去过外滩,没吃过任何零食。
发工资的那天,是她唯一允许自己稍微“奢侈”一下的时候——去厂外小巷子里的理发摊,花两毛钱把过长的刘海剪短,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
或者买一袋最便宜的水果糖,在夜深人静时含一颗在嘴里,让那点廉价的甜味驱散一点乡愁和苦涩。
乡愁。
她不敢去想这个词。
四九城,四合院,母亲,妹妹……
这些影像偶尔会在夜深人静时闯入脑海,带来一阵尖锐的疼痛。
她会立刻强迫自己去想奶奶的咒骂,想哥哥的自私,想那个令人窒息的、想要把她卖掉的家。
用恨意来压制思念,是她保护自己不至于崩溃的方式。
她告诉自己,出来了,就绝不能回头,也回不了头。
改变是缓慢发生的。第二个月,因为她表现出色,加班也多,拿到手的工资比第一个月多了一些。
她依旧大部分攒起来,但鼓起勇气,去附近的百货商店,给自己买了一瓶真正的雪花膏。
晚上洗完脸,小心翼翼挖一点抹在脸上,那淡淡的香气让她恍惚间觉得自己又像个女孩子了。
她还开始学识字。
她偷偷捡来别人扔掉的旧报纸,央求宿舍里一个据说读过初中的女工教她认上面的字。
她学得很慢,很吃力,但极其认真。
知识文化,这是她潜意识里觉得能真正改变命运的东西,像一道微弱的光,吸引着她。
那天,陈小满和安雨琪来视察时,她正全神贯注地对付一条特别难上的拉链,完全没有察觉。
即使看到了,她恐怕也不敢认那两位衣冠楚楚、前呼后拥的“大领导”就是隔壁那位总是神色平静的陈叔和温和的安姨。
她的世界,已经和南锣鼓巷彻底割裂。
日子依旧清苦,甚至可以说是艰难。
但她不再是最初那个茫然无措、只有一腔孤勇的逃亡少女了。
她开始习惯上海的节奏,习惯工厂的生活,习惯靠自己双手挣饭吃的感觉。
虽然依旧孤独,虽然前路依旧漫长未知,虽然过去的阴影时时常绕心头,但她确确实实,在靠着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地、艰难地站稳脚跟。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工资会慢慢增多,技术会慢慢熟练,认识的字会慢慢增加。
她不再仅仅是为了逃离而活着,开始有了极其微弱的、关于未来的模糊憧憬,也许,有一天,她能真正在这座庞大的城市里立足,能租一间小屋子,能把妹妹接出来……?
这个念头像黑暗中划过的微弱火星,稍纵即逝,却让她心头一热。
她用力甩甩头,把这不切实际的幻想甩开,继续专注于手中的活计。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对于现在的贾当来说,上好手里的这条拉链,完成今天的定额,拿到足额的工钱,就是她全部的世界,也是她走向更好生活的、最坚实的一步。
下班铃声响起,她仔细收拾好工具,随着人流走出车间。外面华灯初上,上海的夜晚刚刚开始喧闹。
她裹紧了单薄的棉袄,深吸了一口冰冷的、混合着工业气息的城市空气,走向灯火通明的食堂。
对她而言,这不是结束,只是又一个平凡而充实的工作日的结束。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流水线照常运转,而她,照常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一个或许能稍微光明一点的未来。
她走在人群中,身影依旧瘦小,步伐却比以前坚定了许多。
身后的工厂轰鸣声,仿佛成了她新生活的背景音,嘈杂,却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