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打谷场上(6)(2/2)
“章邯是山穷水尽之下,无奈投降项羽,却被项羽坑杀二十万士卒;
“陈馀是与吻颈之交张耳反目,故而离开张耳投靠高祖。
“说章邯叛秦而投楚,尚且说得过去,陈馀则说不上反叛。
“汉初的韩王信和臧荼两人就不必说了,他们本就不属于高祖麾下,对高祖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而卢绾因怨生恨,投靠匈奴,死有余辜。
“这其中韩信、英布、彭越三人,是真的反叛了吗?
“高祖登基而封了异姓王,其中最为忌惮的三人,便是韩信、英布和彭越三人吧?
“高祖忌自己驾崩后,无人能制正当壮年的韩信;
“从史册上看,彭越亦没有反叛之实证,却落了个被烹为肉羹;
“英布反叛,纯粹是被高祖诛彭越而吓的。”
这段历史,其实在座之人都知道。只不过因为涉及到开汉之高祖,没人敢说罢了。
如今蔡成直率地说了出来,大家都闷不作声,其实内心也是默认了蔡成的说法。
蔡成可不管说这些是不是忌讳,又往嘴里送了一串内,咀嚼几下,再用百果酿送入腹中,然后继续说道:
“史册上所记载,或许能为后人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其一,封爵可以,但不可有封地。从‘三家分晋’开始,只要有自己的封地,或者说有了自己的地盘,都想着割据。‘七国之乱’的根本原因,便是封地。
“其二,只要朝廷政策得当,其实无人愿反;如果朝廷强盛,更是无人敢反。
“请看被儒家说成‘残暴不仁’的始皇帝,在统一六国之后,可因忌惮武将而妄杀功臣?而那些功高之武将又有何人反叛?”
大家一想,可不是嘛。
秦始皇未杀一个功勋卓着的武将。
在平定楚国时,竟然将秦之几乎全部的六十万兵马,全部交予王翦,而王翦也未反叛。
王翦不仅未反,而且用向始皇帝索要财物、田地赏赐的方式,告知始皇帝,自己不会反。
汉武帝时期,被说成是反叛的李陵,最后也证明,这是使者的误传。
蔡成的声音又悠悠地响了起来。
“这世人肯定有拥兵自重,甚至是企图谋反的将领。但肯定是少数,极少数。
“自古以来文武之间水火不容。
“武将嫌文官只凭一张嘴,上下嘴唇一碰,便可获取朝堂之上的话语权;
“文官不知武将泣血而战之惨烈,总以为武将一旦有才能,一旦兵多将广,便会拥兵自重,便会起谋逆之心。
“造成如此的原因有三:
“一则是高居龙椅上的皇帝陛下,想制衡群臣。文武不合,便是制衡的手段之一;
“二则是文武争权夺利,都希望在朝堂之上有足够的话语权;
“三则是开不知治国之难,文不知战事之艰。
“然我护民军之将士,上至独令一军的军团长,下至一士卒,皆为文武双全。
“他们不仅知战事之艰,亦知治国之难。
“当前他们以武为先,日后他们亦会登堂入室,成为朝堂重臣治理一方。
“同样,正如诸公所知,凡是行政学院的学子,不仅要学如何治理天下,还要学如何开疆拓土、护卫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