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达成和议(2/2)
赵牧听闻北元愿意让步,连积石州也肯归还,只觉一股意气风发涌上心头。
此番一举拿下五州之地,不仅连通了西凉,更对北元形成了进可攻的态势。日后北元若想南下,必先攻克淮北三州,这相当于给大乾添了一大块战略缓冲。
可就在他意气风发之际,梁公公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连礼仪都顾不上,只把手中的纸条递到赵牧面前。
赵牧缓缓展开,整个人瞬间僵住。
辛表程死了!在朱家曲镇那一战就死了,只是襄阳军暂时隐瞒了消息。
“明日一早,宣北元使团上殿,签订和议国书。”赵牧收敛了所有情绪,语气平静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蔡正阳察觉到不对劲,却不敢多问。皇帝不想说,他便识趣地闭口。
待蔡正阳离去,赵牧的面色才染上几分悲凉。辛表程的死,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更打乱了他的部署。
这次北伐,功劳最大的便是中路军统帅辛表程,如今却战死了。而死因,竟与另一位中路军大将谭良弼私自撤兵有关——这让他不得不谨慎处置。
和议达成,算是大胜,可辛表程身死,中路军已群龙无首。若是再处置了谭良弼,中路军会不会生乱?
此番北伐,谭良弼同样战功赫赫,结果一个身死,一个可能被罢黜——这岂不是要把中路军内部不和的问题彻底暴露?人员安排不当的责任该谁来背?又如何庆祝这大胜?
赵牧陷入沉思。凭本心,他定然要拿下谭良弼,给辛表程一个交代,可背后牵扯甚广,又让他投鼠忌器。
从前总想着,待自己主政,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可真坐到这个位置,才知其中的艰难。
原本北伐胜利,正是他稳固根基的好时机,难道要因为用人不当,下一道罪己诏?
这一夜,赵牧彻夜未眠,最终决定先稳住局面,把与北元的和议落实再说。
次日,和议在朝堂上顺利进行。大乾本就不差那点岁币,能一举拿下五州之地,足以将绍兴和议以来的憋屈一扫而空。
“蔡爱卿,和议诸事已毕,使团便由你礼送出境吧。”赵牧示意蔡正阳陪同北元使团离开。辛表程身死的消息瞒不了多久,幸好和议已尘埃落定。
散朝后,赵牧留下了几位重臣。此事太过重大,他一个人拿不定主意。
“诸位爱卿,都是我大乾的柱石,有些事,朕也不瞒你们了。辛爱卿在朱家曲镇那一战,已然为国捐躯。”赵牧的声音带着几分沉痛。以辛表程此番的功绩,本可再进一步,成为参知政事的副相。
“陛下,会不会是弄错了?”最先开口的是枢密副使谭之望。若是辛表程真的死了,他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朝堂争斗归争斗,却都在可控范围内,谁也不愿意见到这般局面。
“不会错,正式文书这两日便会送达兵部。”赵牧摆摆手。暗夜司若是连这种消息都能弄错,留着也没用了。
“陛下,臣要弹劾谭良弼,临阵怯战,私自退兵!”谢必安毫不客气,直接开口弹劾。
“陛下,枢密副使谭之望,纵容谭良弼不尊军令,屡次冲撞主帅!”梁俊卿趁机痛打落水狗——若不是谭之望为其撑腰,谭良弼怎敢如此肆无忌惮?
“陛下,臣要弹劾谭之望、谭良弼父子,上下勾连,罔顾军纪!”接替王守奎的吏部尚书杨德元更狠,直接将父子俩一并弹劾。他与辛表程私交本就不错,原本还等着为对方接风洗尘,没想到人却没了。
大乾这些年,还是头一次有这么高品级的文官战死,竟还是被谭良弼坑死的——这口气,谁能咽得下?
群情汹汹,连赵牧都有些心惊。兵部尚书谢必行已经撸起了袖子,若不是他在场,怕是已经动手了。
“咳!诸位都是朝堂重臣,行事还需稳妥些。辛大人为国捐躯,本官亦甚为悲痛,但终究该听听谭大人怎么说。”魏师逊接到赵牧的眼神,知道该自己出面和稀泥,总不能真让他们在殿上打起来。
“诸位,诸位!犬子也是万般无奈啊!连日大雨,军中粮草断绝,如何再战?他不过是回襄城补给而已。襄阳军战力彪悍,辛大人指挥有方,本不该落入那般境地。都是那冷碑——辛大人麾下的将军,因劫掠百姓被呵斥,竟临阵叛逃,这才导致襄阳军被困!”
“犬子得知消息,立刻派兵救援,只是唐州军先一步救出了襄阳军。如今那冷碑已被犬子捉拿,本是要交由辛大人发落,实在不知辛大人已然为国捐躯……这冷碑,当真该死!”
谭之望想起儿子此前的来信,赶紧把责任全推到冷碑身上。这些大佬的怒气,总得有个宣泄口。
反正冷碑本就该死,不如用他的命,堵住悠悠众口。
“这冷碑当真该死!竟为一己之私,置大军安危于不顾,当凌迟处死,以儆效尤!”崔思退接过话头,话锋一转,“谭将军虽有过失,但北伐有功,又及时补救,斥责一番也就是了。”
他倒不是想救谭良弼,只是敏锐地察觉到,皇帝并不想重责谭良弼。
显而易见,若真要处置谭良弼,谭之望必然受牵连。可中路军的人员安排本是枢密院拟定、朝堂首肯的,真闹大了,谁也脱不了干系。好好的大胜,若是变成追责大会,谁都不愿意见到。
“当初中路军的人员安排,是枢密院拟定,朝堂诸公也都首肯的。如今中路军连下五州,战功卓着,辛大人当居首功。”隆大元也赶紧表态,作为皇帝心腹,此刻正该为陛下分忧,“陛下,臣恳请,对辛大人追封厚葬,以慰其在天之灵!”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北伐大胜,人人有功。若是把中路军的事闹大,大家都难辞其咎,不如大事化小——给辛表程足够的荣宠,再拿冷碑顶罪,这事或许就能遮掩过去。
梁俊卿本恨不得趁机踩死谭之望,可转念一想,自己身为枢密使,用人不当的责任最大,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