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像一幅水墨画(2/2)
1988年的夏天格外炎热,兴州市的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金宇英带着技术团队在小麦电子的车间里忙得汗流浃背,他卷起白衬衫的袖子,亲自调试着新到的生产线设备。
\"金先生,这个电路板焊接点总是有问题。\"年轻的技术员小王挠着头说。
金宇英凑近看了看,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要用恒温烙铁,温度调到280度最合适。\"他说着接过工具,娴熟地示范起来,焊锡在烙铁下化作一道银亮的细线。
车间外,工人们正忙着将第一批三鑫收录机装车。赵小虎副厂长擦着汗走过来:\"金顾问,这批货今天就要发往国强批发市场了。\"
\"质量检查都过关了吗?\"金宇英放下工具问道。
\"您放心,每台都试听过,音质比市面上的都好。\"赵小虎咧嘴笑着,\"定价比岛国进口的产品便宜三成,比国产的贵二成,昨天样品往市场一送,那边批发商眼睛都直了。\"
与此同时,徐大志正开着他那辆二手皇冠车,载着李允真在兴州郊外的青峰山转悠。山间的凉风吹散了暑气,李允真把长发挽在耳后,好奇地望着窗外的景色。
\"这里比汉城凉快多了。\"她说着不太标准的中文。
徐大志笑着放慢车速:\"前面有个观景台,能看到整座城市。\"他把车停在路边,从后备箱拿出军用水壶,\"喝点六月霜凉茶,我妈泡制的。\"
李允真接过水壶,两人的手指不经意间碰触,她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徐大志假装没看见,指着远处说:\"那边就是我读初中的校区。\"
回村的路上,黄建国开着另一辆车跟在后面。徐大敏趴在车窗上兴奋地指着路边的玉米地:\"允真姐,那是我家的地!\"
车队刚进村口,就引来一群孩子的追逐。徐大志家门口,袁翠英系着围裙正在喂鸡,看见车队停下,手里的簸箕差点掉在地上。
\"妈!\"徐大志大步走过去,\"跟您说个事,咱们把这老屋翻新一下吧?\"
袁翠英皱眉:\"花那钱干啥?住得好好的...\"
\"阿姨,\"李允真走过来,递上一个精致的盒子,\"这是从寒国带来的高丽参,给您补身体。\"
袁翠英手足无措地在围裙上擦擦手,黄建国的父亲黄强凑过来打圆场:\"大志有出息了,是该把房子修修。嫂子你要不嫌弃,到时候你和大敏住我家西屋就行了。\"
当晚,几家人围坐在黄家院子里吃饭。徐大志给母亲倒了杯镜湖米酒:\"妈,大敏招生的事情,我跟学校陈处长打过招呼了,还是他来我们县教育局提档的,等大敏去读我那边的大学,您就搬去兴州住吧。我在学校边上看了套房子...\"
\"我去了那些鸡鸭鹅这些咋办?\"袁翠英摇头。
黄强抿了口酒插话:\"嫂子放心,我帮你照看着。城里多好啊,听说城里工作岗位多,活不累,还能见世面。\"
夜深人静时,徐大志在村书记家用电话给高丽莹回传呼。等了十分钟电话才接通,却是高父冷冰冰的声音:\"小莹不在。\"随即挂断了电话。
回到黄家,徐大志看见李允真正在教徐大敏叠千纸鹤,灯光下两人的笑脸让他心头一暖。他悄悄退出去,望着满天繁星,忽然觉得那些未接通的电话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第二天一早,车队向省城出发。出发前,徐大志把集团事务交代给了邹英,让她通过各企业负责人,特意嘱咐:\"有大事就打我的传呼电话。\"
他上车后看见母亲正和李允真说笑,妹妹在车里兴奋地挥手,一种久违的家的感觉涌上心头。
小汽车驶过晨雾中的乡间公路,收音机里正播放着小麦电子新出的三鑫牌收录机的广告,以及严大成和高小凤等人的歌。
徐大志调大音量,跟着哼唱起来,后视镜里,故乡的轮廓渐渐模糊,而前方的道路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