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44章 给咱们厂争光了

第444章 给咱们厂争光了(1/2)

目录

五天...

时间确实很紧,但不是没有机会。

沈良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技术方案。

“老王,我需要你的支持。”沈良直视对方的眼睛,“给我一间独立的办公室,还有几个得力的助手。”

“这...会不会太冒险?”老王有些犹豫,“万一搞砸了...”

“不会搞砸的。”沈良语气坚定,“今天的改进效果你也看到了,我有把握。”

老王沉默片刻。

他想起刚才测试时的惊人效果。

那种压力表稳如磐石的场面,连他这个老技术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好!”老王一拍大腿,“我支持你!明天就给你安排办公室。”

“还有一件事。”沈良补充道,“这几天我可能会需要一些特殊材料,希望厂里能配合采购。”

“没问题,你列个清单给我。”

沈良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五天时间设计出完整方案确实困难,但他有一个巧妙的思路。

不需要从零开始设计,只要把未来的成熟技术进行适当简化,适应当前的生产条件即可。

这样既能保证技术先进性,又能确保可实现性。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来到了新的办公室。

虽然说是办公室,实际上就是车间角落的一个小隔间。

但对沈良来说已经足够了。

老王按照承诺,给他配了两个助手。

一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李明,专业是机械设计。

另一个是有十年经验的技术工人赵师傅,擅长设备制造。

“沈工,咱们要做什么项目?”李明好奇地问道。

“设计一套新型冶炼设备。”沈良在黑板上画出基本框架,“目标是提高冶炼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李明看着黑板上的草图,眉头紧皱。

“这个设计...怎么跟教科书上的完全不一样?”

沈良暗自好笑。

当然不一样,这是八十年代的教科书,而他画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技术。

“教科书只是基础,真正的创新需要跳出固有思维。”沈良耐心解释,“你看这里,采用多层燃烧室设计,可以大幅提高热利用率。”

赵师傅也凑过来看。

作为老技术工人,他对设备制造有丰富经验。

“小沈,这个结构能做出来吗?”赵师傅指着图纸上的一个部分,“这个角度的焊接很困难啊。”

沈良仔细看了看。

确实,以现在的工艺水平,有些复杂结构很难实现。

他需要对设计进行适当简化。

“这样,我们改用分体式结构。”沈良重新画图,“先做出主体部分,复杂的部件可以后期改进。”

接下来三天,三人废寝忘食地工作。

沈良负责总体设计,李明负责详细计算,赵师傅负责工艺可行性分析。

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沈良总能提出巧妙的解决方案。

李明越来越佩服这位年轻的同事。

“沈工,你这些想法是怎么来的?”李明忍不住问道,“感觉超出了现有技术水平很多。”

沈良心中一紧。

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必须找个合理的解释。

“我平时喜欢研究国外的技术资料。”沈良随口说道,“很多思路都是从外文期刊上学来的。”

“原来如此!”李明恍然大悟,“难怪这么先进。”

到了第四天,设计方案基本完成。

沈良看着厚厚的图纸资料,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这套方案如果成功实施,绝对能震惊整个行业。

但关键是明天的汇报能否获得认可。

“小沈,材料都准备好了吗?”老王走进办公室,“明天上午十点,检查团就要到了。”

“没问题。”沈良拍拍图纸,“方案已经完成,明天可以正式汇报。”

老王拿起图纸翻看,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些图我看不太懂,但感觉很复杂啊。”

“复杂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沈良解释道,“等你看到实际运行数据,就明白了。”

当天晚上,沈良一个人留在办公室,反复检查方案细节。

每个参数都要精确,每个环节都要完美。

不能有任何疏漏。

这不仅关系到合同的成败,更关系到他在这个时代的起步。

只有拿下这个项目,才能获得更多资源和话语权。

才能真正开始他的科技强国之路。

凌晨两点,沈良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检查。

明天就是关键时刻!

第五天上午九点半,检查团的车队缓缓驶入工厂大门。

沈良站在会议室里,最后一次整理汇报材料。

手心有些出汗,但内心却很平静。

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现在只能拼尽全力。

“来了!”老王急匆匆跑进会议室,“市里的领导到了,还有几个专家教授。”

沈良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