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千金归来关我什么事33(1/2)
次日天刚亮,长安就出门去了趟医院,万克平院长已经退居二线了,但依然坚持每周坐诊一日。
长安到医院的时候,万克平也刚到,看到诊室外的长安还吃了一惊,“我听老陈说,你们忙得很,是遇到什么难题了么?”
长安将石燕宁的情况告诉了万克平,对方也是一阵沉默。
阿尔兹海默症,当今医学界的大难题,也是一种让人心生绝望的病症。
万克平看着长安,知道她心里肯定有了主意,“你打算改变研究方向?”
长安目光清明:“不是换方向,而是想改个方法。”
“我知道有些企业捐财捐物,是奔着下一个特效药来的,是提前投资,但我之后的研究重心,还会是神经医学,具体说就是阿尔兹海默症。”
新的研究中心建成后,外界舆论和同仁们都在期待长安的下一个特效药,也都默认她会继续研究药物。
但是长安却有自己的想法,那些馒头医学研究中,攻克特效药物的不止她一个人,她不能仗着先知,去掠夺本属于别人的果实,也许对方已经走了九十九步,马上就要推开门了。
长安要做的,就是帮助尽快推开这扇门。
只是还未找到合适的机会透露这个打算,如今遇上了石燕宁的事情,就更不会有什么顾忌了。
“我们如今有先进的设备,可以充分发挥料学和数据模型,特别是高通量筛选和跨学科整合上的优势,帮助那些卡在关键瓶颈上的团队。”
“比如癌症靶向药的耐药性问题,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最后一公里,这些领域本来就有顶尖的团队深耕多年,他们缺的不是方向,也不是努力。”
“我可以同这些团队合作,共克时艰,推动更多特效药的研制。”
万克平久久没有说话,他看着眼前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晚辈,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随后又重重的点了头。
次日,一个简短而震撼的消息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即日起,长安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调整至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重点攻克阿尔茨海默症。
消息一出,议论纷纷。
科学界一片惊愕与惋惜,许多人认为,长安在生物医药和特效药领域正处巅峰,突然转向一个公认的科研黑洞般的领域,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天才的折损。
一些原本寻求合作的药企也开始持观望态度,认为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投入巨大且成功率极低。
面对外界的纷扰,长安置若罔闻,正忙着同收到消息后前来的各研究团队接洽,很快就确认了后续的共同研究方案。
忙完这些也不过花费了三四天的时间,长安将石燕宁接到了研究中心的特护病房,开始细细诊断。
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长安屏息凝神,指尖轻轻搭在石燕宁的手腕上,感知细微至气血津液的流动。
片刻后,长安闭上眼睛,调动起她那独特而强大的精神力,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丝细微的精神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缓缓进入对方大脑。
那是一片正在逐渐变得混沌荒芜的世界,原本应该清晰明亮的神经脉络,如今像是蒙上了厚厚的尘埃,许多区域都黯淡无光,那是正在退化的地方,也是记忆消失的所在。
长安心神微动,透过精神力,她看到了病魔的真实面貌,比任何医学影像都更直观,也更残酷。
“常规药物难以逆转这种结构性的损伤,但或许可以尝试延缓,改善症状。”
这是长安结合脉象和精神探查结果后给出的方案,并开始为石燕宁针灸。
她选取的穴位非同寻常,不仅涉及百会四神聪等传统益智开窍的要穴,更结合了她对经络神经的把控,精准刺激那些与记忆认知相关的关键节点。
银针落下,辅以长安精纯温和的木灵力,如同在干涸的土地上注入清泉,也让荒芜之地有了重现生机的契机。
昏睡中的石燕宁眉头微微舒展,呼吸似乎也平稳了一些。
可这只是开始,长安深知,单靠针灸和现的医学疗法,是无法根治这种病症的,她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全新的方法。
几日后,在长安的牵头下,一个由顶尖神经科学家,生物学家,数据专家和传统医学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迅速成立,全力以赴投入到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中。
石燕宁的生理数据行为表现,甚至是在长安辅助下捕捉到的微弱脑电活动和精神能量波动,都被详尽记录。
长安每日都会和石燕宁交谈,重复同样的话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