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百济终章(1/2)
贞观十三年十一月初七,熊津城的寒风裹着雪粒,拍打在王宫大殿的朱漆门上,发出“呜呜”的呜咽声,像极了这座都城最后的哀鸣。
殿内暖意融融,青铜炭炉里燃着上好的银霜炭,烟气袅袅缠绕着梁柱上的彩绘,案几上摆满了百济最精致的酒馔——琥珀色的米酒盛在嵌金铜樽里,烤得油亮的鹿肉叠在玉盘上,连佐餐的腌菜都码得整整齐齐,可满殿的宗室大臣们,食不知味的吃着,眼神漂浮,不时看看左右,又看看坐下上面喝酒的扶余璋。
扶余璋坐在主位的王座上,玄色王袍上绣着的金色百济龙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端着铜樽,指尖摩挲着樽壁上的饕餮纹,目光扫过底下坐立不安的众人——这些人里,有跟着他征战多年的老臣,有手握兵权的宗室子弟,还有几个月前还在朝堂上拍着胸脯说“愿与唐军死战”的将领,可如今,他们眼底的恐惧,早已藏不住了。
“诸位放开了吃吧!这是我们君臣最后一次畅饮。”扶余璋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不像身处险境,仿佛以前宫廷设宴一般,“这鹿肉是前日猎来的,还新鲜着;米酒也是去年的陈酿,在窖里存了整整一年多,寻常时候可喝不到。”
没人应答。金正合老将军攥着腰间的佩剑,指节泛白;宗室子弟扶余泰眼神躲闪,时不时瞟向殿门,像是在盘算着如何脱身;还有几个文臣,手里的玉箸在盘里拨弄着,却连一块肉都没夹起来。
扶余璋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他举起铜樽,对着众人虚敬一杯,仰头饮尽杯中酒,酒液顺着嘴角滑落,浸湿了衣襟上的龙纹:“怎么?都在等着唐军到来,好拿本王的人头去换富贵?”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殿内众人瞬间变色。扶余泰猛地站起身,又慌忙坐下,结结巴巴地辩解:“大王…臣…臣没有…臣愿与大王共守熊津!”
“共守熊津?”扶余璋冷笑一声,将铜樽重重砸在案上,酒液溅出,洒在玉盘里的鹿肉上,“前日夜里,是谁派家奴去唐军送信,说愿献城投降,只求保全家小?又是谁在私下商议,说要绑了本王,献给李世民当投名状?”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众人:“金正合将军,你麾下的士兵,昨日已偷偷放了三个唐军斥候进城;扶余泰,你府里的细软,三天前就已装车,就等着唐军破城后好跑路;还有你,朴国昌,你给唐将写的降书,就放在书房里吧!”
每说一个名字,被点到的人就浑身一颤。到最后,满殿的人都瘫坐在席位上,面如死灰——他们以为自己的算计天衣无缝,却没想到,扶余璋早已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一个大臣跪倒在地:“大王!臣…臣也是没办法!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和年幼的孙儿,若不投降,唐军入城后,他们…他们都会死啊!”
“是啊大王!我们也有家人!”其他大臣纷纷跪倒,哭着辩解,“唐军有‘神器’,咱们挡不住啊!投降是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不是为了自己富贵!”
扶余璋看着他们涕泗横流的模样,忽然笑了,笑声里满是悲凉:“保住更多人的性命?说得真好听!你们怎么不想想,是谁让你们能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如今唐军一来,你们就忘了自己是百济人,忘了这熊津城是用多少百济将士的血守住的!”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软了下来:“罢了,你们没错。想活,不是错。”
众人愣了一下,抬头看向扶余璋,只见他端起案上的酒壶,给自己又斟了一杯酒,然后拿起另一把空樽,也斟满了酒:“喝了这杯酒,你们就带着家人走吧,唐军那边,本王不会拦。”
众人惊愕的看着扶余璋,没想到他态度突然转变。
扶余璋站起身扫视一圈,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这杯酒,是百济的断头酒。你们想投降,本王不拦着,但你们记住,你们是百济的臣子,是百济人!”
他仰头,再次饮尽杯中酒。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颤抖着端起了酒杯。
众人陪着扶余璋喝了一杯,还没有坐下,扶余泰忽然尖叫起来:“不对!酒…这酒有问题!”
他刚说完,就有人捂着肚子,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疼…肚子疼得厉害!”
“有毒!酒里有毒!”
“大王!您这是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