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沙岭大捷(1/2)
战争,是一种残酷的艺术。
十几二十年辛苦养大的娃娃,也许就被一根小小的流矢,就轻易带走了性命。
除了他的家人和少数关心的朋友外,他的死亡仅仅是双方将领功劳簿上那冰冷的数字,甚至是那个简单的“余”。
一个字,便抹去了一个人的一生。
陈牧有着千般心思万种不是,可对手下人是真的在乎,每一个战死的士卒都具体到姓名籍贯战场,将抚恤金额明文发到家人手中。
战场之上,凶险异常。
有些战死的士卒已经根本认不出到底是何人,按往常惯例,这一部分都会按失踪处理。
陈牧打破了这一个惯例,只要大战后三日未曾归建者,一律按阵亡处理,发阵亡抚恤金。
此事引起很多官员的不解,郭桓对此提出异议:“失踪的士卒并不都是战死,有的是被俘,有的甚至是做了逃兵,岂能一概而论”
陈牧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强硬的通过了这个决议,用他的话讲:人如果没死,能活着回来最好,若战死了,宁可多发一百份抚恤金,也不能让一个定国军将士枉死无依。
原云川西卫指挥使,定国军参将刘泰战场失踪后,便是依照此例办理的阵亡手续。
这还是定国军参将一级中,第一次出现战死的情况。
陈牧含泪批了阵亡通知,可却并不知道,刘泰其实根本没死,甚至就在蒙古大营之中。
当日在战场上突围,混战之中刘泰被一锤打在胸腹之间,整个人翻身落马滚落坡下草丛,就此晕了过去。
当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蒙古兵并未找到他,侥幸存活了下来。
结果等他醒过来一看,早已天光大亮,自己手下的尽皆离散,败的那个彻底!
刘泰伏地痛哭半晌,想着去南下的路被隔绝了,便想往北去大同投奔卫阶。
为了躲避追兵,刘泰脱了盔甲混入流民之中,可彻辰汗的部队是绕过去了,临近大同之时却碰上了科尔沁部封堵卫阶的游骑。
那么大个将军,愣是让人当个普通百姓给虏到了蒙古大营。
例行一顿鞭挞之后,为首的蒙古头领见他生的膀大腰圆,便塞进了将作营,干的就是给蒙古人打铁修补兵器的活计。
古话讲,人走时气马走膘,背运走倒头,好运自然来。
刘泰在将作营意外见到了一位故人,相传已经战死在太原的山西都指挥使张英昌!
俩人原本只是点头之交,可此时此地相见,顿时热泪盈眶,终于有种见到亲人之感。
当夜张英昌便绕过看守,偷偷和他搭上了话。
原来张英昌的遭遇和他差不多,当日他并未战死,而是重伤在身被一户百姓冒死给救了。
他和那一家人在地窖之中躲过了蒙古屠城,却被随后的大火硬生生逼的逃了出来,最终被蒙军所虏成为俘虏。
讲完自身的遭遇,张英昌压低声音道:“刘指挥,你来得太好了,我们正缺人手呢。”
刘泰闻言一愣,随即狂喜道:“张...大哥,难道蒙古军营中,还有咱们的人不成?”
“自然,我大明百姓,岂能为奴!”
这句话说得着实霸气,听得刘泰热血沸腾,那颗死寂的心渐渐又活了过来。
大明百姓朴实厚重,任劳任怨,对官府压迫很少反抗。
可面对入侵时,往往能爆发出绝强的意志。
蒙古这次入侵,波及大半个山西,陈牧率众在浴血奋战,为失陷地的百姓积极拥军,挤出最后的口粮驰援前线,帮着运送粮草,同时被虏劫的到蒙古军营中的百姓,也从未放弃抵抗。
因为语言不通,蒙古人采用的是汉人管理汉人的办法,威胁利诱一些骨头软的百姓,管理这些俘虏。
这也给被俘百姓的反抗,提供了土壤。
大多数的管理人员或被逼无奈,或丧尽天良,彻底做了数典忘祖的汉奸,可依旧有为数不少的人选择表面臣服,暗地里偷偷联系准备反抗。
大明是一个宗族社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股反抗力量便以宗族,亲缘,地域为纽带,渐渐团结了起来。
蒙古人并非没有察觉,采取了高压措施镇压,内部分化等等,也的确抓到了不少人,但很多人宁死也没有供出自己知道的情报,哪怕只要他们说出一个人,就能活,也依旧选择了直面死亡。
就在不断有人惨死,不断前赴后继的努力下,被俘百姓中渐渐凝聚出了多达千人的反抗组织。
如今他们的首领,就是张英昌。
刘泰听得热血沸腾,根本就没犹豫便斩钉截铁道:“张兄,刀山火海您说句话,这条命是你的了”
“好,就等兄弟这句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