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多国来访(1/2)
戈辉先去看了正在建设中的干船坞,三个五万吨级的干船坞,由于增加了很多经验丰富的德国工人,建设速度明显提升。
两个三万吨级干船坞、两个两万吨级干船坞,建设的速度更快,因为小,因为有更多的德国工人相助,特区的工人也在建设过程中,被深度培训了一回。
监督建设的德国工程师告诉戈辉,这四个船坞因为相对较小,今年结束之前就能建设完成,这可是个不错的消息。
戈辉高兴,不是因为可以建造军舰,而是造船业的产业链很长,会有无数人攀附在产业链上,赚取收入,养家糊口。
戈辉最后才去正在建造邮轮的一号干船坞,北方特区的第一艘5万吨级邮轮正在建造。
主持建造的德国船舶工程师给戈辉介绍,我们提升了整艘船的建设标准,原来的船体是铆接工艺,我们采用德国最新的焊接标准。还有钢材,德国向朝阳钢铁厂提供了最新的炼钢技术,我们采用了强度和韧性更高的钢材,相比原来的设计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是德国最新的技术,而成本只提高了不到百分之三十。
戈辉不懂造船,所以专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反而要求安全第一,建造过程中安全第一,船体也要安全第一。
主持建造的工程师提出意见,由于这艘邮轮不是追求豪华,所以原来的设计中的水密隔舱,没有延伸到最高,这样并没有做到最大可能的安全。问戈辉,可不可把水密隔舱延伸到最高。
戈辉告诉他,只要是为了安全,他同意,安全是第一位的。他可以看过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视频,除了撞冰山以外,水密隔舱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现在工程师提出来了,他当然不会反对了。
就这样,原来的设计中,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十五道水密隔墙分为十六个水密隔舱。全部延伸到了最高,防水壁直接穿过整个甲板。
当然,戈辉也不认为特区建造的邮轮会发生撞冰山的事情,因为航线就沿着海岸线,从锦州港区出发,到香港为止,整条航线都不会出现冰山。
戈辉还和援建的德国工人作了简单交流,询问了生活情况,吃住是否习惯,如果有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
德国工人听完翻译,立即表示住的不太舒服,但是吃的是真好。
戈辉指示尽可能的提升一下德国工人的住宿条件,至少在舒适性方面要提升一下。毕竟人家是来帮我们建设船厂的,我们有必要让人家住的好点儿。
第二天上午,戈辉直接去了达利安第二造船厂——浮渡河厂区。
为了建设这个厂区,拆迁了三个渔村,还占了他们的农田,当然,都给了高额的补偿,还答应船厂建成之后,会吸收三个渔村的年轻人进场当工人。这才让渔民们开开心心的让出房子和土地。
十个三万吨级的干船坞,一字排开,同时建设,工程浩大,气势恢弘。
德国的第二公海舰队,主要指望的就是这十个干船坞了。这几乎相当于德国人为自己建设的船坞,所以从主持建造的工程师,到经验丰富的核心工长,都是德国人。他们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就是为了十八个月内完成全部建设。
当然,这里也绝对少不了特区的工人,而且还是主力。
看着眼前巨大的建设工地,戈辉心潮澎湃。等这里建设完成,每个干船坞至少能帮德国建造两艘军舰,然后就可以建造自己的军舰了。禁卫海军现在要做的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大量的海军人才,不然就会跟不上建造速度,所以戈辉看完浮渡河厂区,立即去了大连海军船政学堂。
大连海军船政学堂没有专门为戈辉停课,戈辉也不会用自己的身份制造一个先例。他只是站在窗外,透过玻璃向里面短暂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走向下一个教室,同样是观察一会儿就走。
戈辉看完就走,未做停留,他不想耽误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戈辉又去了正在建设施工的大连港,建设计划分三期共十五年,全部建成后,规模将超过锦州锦西联合港区的规模,而且是不冻港,常年运营。
戈辉又去了旅顺军港,表彰了美国之一行的全体舰员,这是他们第一次远洋航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戈辉在旅顺港留宿一晚,第二天一早,直接登上专列,他的最终目的是“尼布楚”,与沙俄的战争还在东萨彦岭环贝加尔湖段乒乒乓乓交战中。
戈辉的专列一如既往的慢,走走停停,在新奉天停留了五天,走马观花舰地视察了全部的在建工程。
在宽城,下车去了百公里外的丰满峡谷实地考察,越看越满意,这里的确是一个建设水坝的天选之地。
兰方舟举着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总司令看上的地方,他必须拍下来。
看完丰满峡谷,回到宽城,登上专列,下一站哈尔滨。
戈辉又去看望了参加北部大开发的外国教授和特区的大学生,和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授们沟通了丰满水电站的建设构想。
兰方舟还把洗好的照片出示给众人看,很多教授也认为确实是一个建设水电站的好地方。
戈辉告诉他们,想把名字留在龙国的历史上,丰满水电站就是捷径之一。
之后戈辉视察了正在建设中水利工程,特别是松花江的水利工程。在这个时代驯服高纬度河流,相当的困难。
戈辉没有给他们时间表,只告诉他们,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而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还是以学习为主,实践为辅。
戈辉在哈尔滨地区停留了五天,去看了很多地方,无数人看到了那个只有在报纸上才能看到的人。戈辉坚定不疑地告诉他们,北部大开发是北方特区的长期政策,至少要持续五十年,这里的土地将种满粮食,建起无数的高楼大厦,学校、工厂,也会有超级铁路到达这里,这里的明天会更好。
等戈辉赶到尼布楚的时候,已经是五月最后一天了。
戈辉要来尼布楚,没有提前通知,所以也没人迎接,他直接来到指挥部。
指挥部里只有6师长唐喆、政委沈西风、参谋长黎明,以及师部的其他军官。众人看到戈辉进来,惊讶的同时,也没忘记立正敬礼。
“辛苦了”戈辉还礼后分别与他们握手,然后一脸好奇地问道:“其他师长们呢?”
“都在萨彦岭前线呢!”唐喆回答:“指挥部设在乌兰乌德。”
“战事紧张?没听人告诉我啊!”戈辉诧异道。
“不紧张,他们只是想就近指挥。”唐喆说道:“尼布楚是物资转运地,禁卫6师负责看守在这里。”
“赤塔都改成尼布楚了,乌兰乌德也要改。”戈辉说道。
唐喆马上解释道:“乌兰乌德不用改,这就是蒙语名字,乌兰是‘红色’的意思,乌德是‘门’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红色之门’的意思。不过,‘乌德河’穿城而过,可能也有这个原因。”
“那就算了”既然是蒙语名字,戈辉没有再坚持。
“其实,赤塔也是蒙语,意思是红色的庙宇。”唐喆提醒道。
戈辉愣了一下,喃喃道:“原来是这样啊!那就继续叫赤塔吧!”戈辉突然觉得自己太想当然了,应该仔细调查一下再做决定的。
唐喆也发现戈辉略显尴尬,于是主动向戈辉汇报目前的战况:
“我们与沙俄军的战斗,主要在西伯利亚铁路环贝加尔湖段,东萨彦岭余脉的层层山峦之间展开,战况并不激烈。我们的p-76步兵炮非常适合山地环境作战,射程远,精度高,可曲射,可直射,沙俄人吃了大亏。”
“朝阳机床厂还在改进这款步兵炮。”戈辉说道。
“又远又准,还轻便,大家太喜欢这款步兵炮了。”唐喆感叹道。
“据说,朝阳机床厂的新炮更轻更准。正在抓点紧时间最后定型呢!”戈辉说道。
“其实目前的重量我们也能接受,平时用野猪拖拉机牵引,减轻那点重量意义不大,基本感觉不到。”唐喆评价道。
政委沈西风插话道:“往山上搬的时候,重量还是很重要的,哪怕轻一公斤,也省力很多。”
“好吧!”唐喆不想争辩,不过,沈西风说的也没错。特别是在东萨彦岭余脉的山峦上,想把步兵炮架在山头,只能拆解,用人力搬上去。这时候,轻一点是真的很给力。
“沙俄人且战且退?还是越战越勇?”戈辉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