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德国人的目的(1/2)
在皮特黄接受火箭筒的设计任务时,戈辉、宁远、季明威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参谋副长蒂姆-金特尔、总参谋部第二处处长托尼-克罗斯、公海舰队参谋长莱茵哈特-舍尔的沟通,陷入了僵局。
从一九零三年开始德国年年入不敷出,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借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特别是最近两年,德国每年的财政盈余接近负40%,如果继续下去,德国财政将会破产。拿海军为例,德国今年海军的军费是万马克,增长275%(大约数字,1910年是2060万英镑),军备竞赛,让德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禁卫军成为德国最大的指望,只有禁卫军能救德国于水火,走出目前的困境。
季明威从自己面前的嘎巴拉碗里拿起一块蜂蜜糖放进嘴里,这个嘎巴拉碗是用黑木为桢为的头盖骨做的。季明威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之后,就爱上了甜食,但他十分克制,甜食从来都是浅尝辄止。他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品味生活的苦,这样才不会忘记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而甜味,是提醒他还活着,还有机会复仇。
感受到口中的甜味之后,说道:“海军拯救不了德国,只有陆军才能守住德国,当德国失去海洋的时候,只要陆地上的德国还在,德国总有一天能拿回失去的海洋,一旦陆地上的德国没了,那就一切都没了。”这话说的十分不客气,但他有资格这样说。
宁远接着说道:“禁卫军与德国结盟,不但不能解决德国的问题,还会让禁卫军失去很多机会,战争不符合禁卫军的利益,但是以禁卫军与德国的关系,我们愿意尽可能的帮助德国,而德国需要明白,德国必须改变强化海军的政策,因为德国无法在海洋上战胜英国。而且很有必要和英国人沟通一下,停止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德国的未来在海洋上,德国如果想在海外得到发展,必须拥有与英国相抗衡的海军力量。”莱茵哈特-舍尔当即反驳道:“根据马汉的研究,一场同等技术条件下的战列舰决战中,进攻一方至少需要具备30%的兵力优势。德国的目标就是不让英国获得这样的优势,至少要让优势变得不那么明显。我们已经在钢铁产量等工业指标上超越了英国,相信我们也能在造船和舰船设计上追上英国。”
“我相信德国有追上英国这一天,但这个时间,不是几年,可能是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季明威嘴里含着东西,英语发间有些不准,但是意思问题,他继续道:“我承认提尔皮茨阁下提出的‘风险理论’有其可行性,但是英国人已经将‘两强标准’更新为‘对德双倍标准’,英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让‘风险理论’真的就只剩下‘风险’了。”最后幽幽一问:“敢问德国怎么应对?”
“所以,需要禁卫军的力量,需要禁卫军帮助德国建造军舰。”蒂姆-金特尔插话道:“我们计划建造第二公海舰队,专门用于策应被困在北海的公海舰队(本土舰队改名),为此,我们将全力帮助你们尽快完成达利安造船厂的建设工作。”
“我们帮你们建造军舰?”宁远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两军的互信达到这个程度了吗?要说这是好事儿,但是嘛!这等于变相站队了。
季明威也是一咧嘴,惊讶道:“什么情况?我们帮你们建造军舰?这……”他说不下去了,太不可思议了,这和禁卫军向英国买军舰还不一样,这是用德国的技术,造德国需要的军舰。这基本上算是德国向禁卫军敞开了海军造舰技术,总感觉这里有问题。
宁远和季明威的脑袋,同时扭向坐在两人中间的戈辉。他们迫切的想知道戈辉是怎么想的?
“当然,我们也会分享德国最新最先进的造舰技术。同时,也希望你们能成本价把军舰卖给德国。”托尼-克罗斯补充道:“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还可以帮你们建设新的造船厂,新的干船坞。”
其实,对德国来说,相比建造成本,军舰制造技术反而不值钱了。德国现在极度缺钱,所以德国需要更低成本的军舰,还不能降低技术标准。那怎么办呢?只有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建造,人力成本,材料成本,都低的地方。哪里呢?有这个条件的,关系可靠的,距离英国远,受英国影响小,只有北方特区。为了省钱,为了第二公海舰队,德国向禁卫军开放军舰的建造技术,请禁卫军帮助德国建造军舰。
“用你们的话说,我们是双赢啊!我们各取所需。”莱茵哈特-舍尔附和道:“你们得到建造技术,舰船技术,锻炼了工人,我们建造了更多的军舰。”
“如果这样的话,目前的钢铁产量应该不够用,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钢铁厂。”戈辉适时的提条件:“北方特区正在全面建设,对钢铁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的钢铁产量已经捉襟见肘了。”
蒂姆-金特尔轻轻点头,情报上也是这么说的,北方特区的钢材价格一直在上涨,已经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了。他直接拍板:“德国可以援建一个超大型钢铁厂,但是你们的铁矿石够用吗?你们的煤炭够用吗?”
戈辉淡淡一笑,说道:“铁矿石和煤炭都不需要担心,全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正在开发中,品位虽然不高,只有百分之三十几,但是经过磁选浮选之后,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几,也就不差了。煤炭就更不用说了,北方特区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蒂姆-金特尔、托尼-克罗斯、莱茵哈特-舍尔,三人对视了一眼,心中羡慕得不行不行的,这是个坐在金山银山上的国度,要啥有啥,为什么不是德国?德国放弃清国的胶州湾是不是错了?当然,这个念头转瞬即逝,不可能了,永远不可能了。
“我听说了(调查得到的),你们正在建设中的大孤山专线,就是专门运铁矿石的。”蒂姆-金特尔说道:“最好把德国援建的钢铁厂建在距离矿场不远的地方。”
戈辉轻轻摇头,说道:“距离新奉天太近了,污染太严重,必须远离新奉天。”
“污染?”托尼-克罗斯一脸惊讶,因为欧洲还没有这个概念,但是他听懂了戈辉的意思。
蒂姆-金特尔也从情报上看到了,北方特区在排污排烟上花了很多钱,建设了很多专门的设施,而且一直在为此技术升级。
戈辉解释道:“新奉天的定位是经济金融、教育科研、文化政治中心,这里需要最舒适健康的环境,最香甜的空气。我们宁可多花很多钱,也要让工业污染远离这里。大孤山铁矿距离新奉天太近了,已经足够污染空气了,不能再增加高污染的钢铁厂了。”
“你们想的很长远啊!”蒂姆-金特尔赞道:“但有时候,要先活下来才能考虑这些。德国就是这个情况,必须先活下来。”
“我原则上同意帮助德国建造军舰,因为我确实看上了德国的军舰技术,也需要锻炼人才。”戈辉说道:“但是在真正的大战爆发之前,德国必须对外绝对保密。别人怎么猜,是别人的事情,禁卫军直接否认就好,如果你们泄露了,就等于禁卫军直接站队了。”
“我就知道你会同意的。”蒂姆-金特尔笑道:“帮你们修建船坞的人,已经在南清国海上了。”
原来如此,已经在路上了,德国人确实用心了,也是迫不及待要合作。
戈辉、宁远、季明威都笑了,蒂姆-金特尔、托尼-克罗斯、莱茵哈特-舍尔也笑了。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3月21日,戈辉在锦州港区登上左宗棠号装甲巡洋舰,开启了美国之行,他要先到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然后乘火车去美国东海岸的华盛顿。
这次,左宗棠号装甲巡洋舰、林则徐号装甲巡洋舰、徐霞客号装甲补给舰、明安图号装甲补给舰,德国汉诺威号前无畏舰(无畏舰出现之前的,都是前无畏舰),德国德意志号前无畏舰,这两艘德国军舰都属于德意志级前无畏舰。
两艘德国战列舰,都派了很多禁卫海军水兵上舰实力。难得的一次远洋航行的机会,禁卫军当然不会放过。
之所以派出这么多军舰,就是因为戈辉怕死,怕被敌对国家不计代价的偷袭。不知道为什么,戈辉现在非常惜命,宁可多花一些钱,也不能让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危险。
戈辉出发几天后,大连的港口上很多艘德国货轮排队靠港,下来的都是德国工人和舰船建造方面的工程师,他们将在未来的几年内一直待在大连,待在达利安造船厂。
有大量熟练工人的加入,达利安造船厂的建设速度明显提高,之前需要重点分配人力的干船坞,现在不需要了,人力直接拉满,建筑材料,一船接一船的运到大连港,需要排队了。
越来越多的建言送到朝阳大道十八号,大连港太小了,需要扩建。
结果没等多少天,扩建大连港的项目部就成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