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锐风(2/2)
整个团队像机器一般精准转动,所有人的焦点,都汇聚在那一个目标——稳定十分钟。
第五分钟,狂风骤然达到顶峰,部分高地子站风速逼近13米
秒!
数千组叶片同时动态调整,数据链路峰值吞吐破万,智能系统接近计算极限——每一帧刷新,都是压榨服务器心脏的搏动!
此时此刻,不容任何出错!
“汉娜,你的那套偏航算法起效了——攻角自动调整,节能效率提高了2.3%!”
“那是,我本来就是学计算机的。”汉娜咬着牙,手却在同步输入新一版曲线补偿数据。
“莱娜,备件位置?”
“货机已经起飞,明天凌晨到张掖,我让你们的人调度抢运第一批到西五场。现在还活着的话,就别浪费我这个人情!”
“放心。”麦麦提低声说,“我命都押上了。”
第九分五十秒。
“警报!第十七子站——信号延迟200s,丢包!”
“后备链路切入失败!系统未响应!”
唐若曦眼神陡然一冷:“别等系统!全手动!”
她亲自操控,快速通过控制台下达点对点指令,绕过算法判断——主控系统内,数千个参数在她指尖狂跳,像牵着一座座高耸风塔的线。
一分钟内,指令下达347条!
子站链路,在人力干预下强行恢复。
十分钟,达成!
所有警报熄灭,数据平稳回落,链路负载恢复安全域,风速略有下降,设备温控正常。
整个指挥系统里,一片死寂。
紧接着,所有人同时站起,爆发出一阵前所未有的欢呼与掌声!
系统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边缘智能重构压测!
这一夜,河西走廊西段所有风机——在极限风速下、在国产控制系统下、在毫秒级调度节奏中,完成了最危险、也最壮烈的一次胜利!
系统彻底稳定下来后,麦麦提紧绷的心这才舒缓,他走出指挥车,用尚在颤抖的手,颤巍巍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释放自己的压力。
唐若曦就是在这时走过来,两人对视着,谁都没有言语。
——
次日清晨,七点整。
西五场临时指挥大厅,空气中仍残留着一夜硬仗后的火药味与机油味。
疲惫、紧绷,却又透着一丝压不住的热血余烬。
外头的风终于停了,东方的天边泛起浅金色的光,晨曦照落在塔筒顶端,像是为这些巨大的金属之躯镀上了一层战后的勋章。
就在这寂静的片刻,一阵急促的直升机螺旋桨声划破长空。
一架军绿色的运输直升机疾降在风场边缘的硬化坪上,卷起漫天沙尘。紧随其后,三辆挂着政府牌照的黑色公务车风驰电掣般驶入临时指挥区。
风电国家能源署应急巡视专员第一个跳下车,掀起风衣帽檐,目光如刀,环顾四周。身后紧跟着的,是一位身穿藏青色大衣、步履沉稳的老人——林楠笙,国家能源署副署长。
他已年逾七十,白发苍苍,政工出身,素来以“制度锤子”闻名于能源行业——出现场,必问程序;见危局,先掀章程。
他站在场外,望着远处仍在旋转的风机群,看着一整夜未眠的人群,沉默了足足十秒。
“你们昨晚,”他终于开口,嗓音沙哑低沉,像是压着千钧重锤,“做了一件危险的事。”
大厅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没有人辩解,也没有人胆怯。
这些刚经历过一场生死风控测试的男人女人们,此刻站在原地,像刚从战壕里爬出的士兵,疲惫但笔挺。
林楠笙踏进大厅,他的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
唐若曦满眼血丝,却仍站在最前排;麦麦提一身油渍泥泞,却神情冷峻。
“但从数据来看,”林楠笙停住脚步,顿了一下,语气像锋利刀锋,“你们——成功了。”
一阵低低的呼吸声响起,疲惫的眼神中泛出一丝泪光。
掌声还没来得及爆出,林楠笙忽地一抬手:“等一下。”
他语气忽然陡转冷冽,目光锐利:“你们是否有中央授权?是否经过西北电调备案?是否完整履行智能系统监管规程?你们——是否绕开了国家级防脱管机制?”
气氛一瞬僵住。
唐若曦迈步而出,没有回避,没有迟疑,直直迎上林楠笙的目光。
“我们有完整的数据回灌,有审计日志全链记录,所有关键指令都由人工复核签发。”她声音清冷,却铿锵有力,“我们只是做了一次被迫启动的系统级生存测试。”
“没有擅权,没有越矩。”
她顿了顿,忽然补了一句:“——我负全责。”
这一刻,谁都没有说话。
林楠笙看着她,眼中像是掠过一丝岁月的沧桑。
他忽然轻轻叹了一口气,嘴角扬起一丝冷峻的笑意。
“好。”他说,“愿意负责,那就继续干吧。”
“河西走廊西段五场——自即日起,批准设为国家级智能风控实验区。”
他转身望着众人,声音逐渐变得沉稳而庄严,“你们要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设备故障与数据压力,而是——全国技术审查,专项资金追踪,国际情报监控,甚至资本渗透与商业猎围。”
“你们,是第一道线——同时也是这个国家脆弱、却也是最锐利的风口。”
他走到麦麦提面前,忽然放低声音:“听说你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干部,技术出身,搞了大半辈子风电?”
麦麦提点头。
林楠笙一顿,似笑非笑:“那就继续干下去——别让人家笑话,说我们中国的风电只能靠进口算法和天气运气。”
话音落地,整个大厅陷入片刻安静。
随后,一声闷雷般的掌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