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根本原因(1/2)
这几日,诸多将领纷纷主动请战,可都被江宁给压了下来。
江宁只是带着大家每日探讨如何攻打奢崇明,却始终不提及何时出兵,急得几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只有秦良玉若有所思,似乎隐隐明白了这位江大人的意图。
此时,蜀王朱至澍被朱由检逼得躲在王府里装病,不敢露面。
而蜀王府中那些通敌卖国、向叛军贩卖粮草的宗室,也被朱由检处置了。
江宁这边,也准备开启下一步计划。
看着神情急切的杜文焕、曹文昭,还有赵率教三人,江宁笑着安抚道:“三位稍安勿躁,本官问你们个问题,奢崇明为何胆敢起兵反叛?”
杜文焕思索片刻后,说道:“奢崇明早有谋逆之心,如今趁朝廷在辽东与建奴交战,兵力分散,才敢趁机举兵作乱。”
曹文昭沉思一阵后接着说:“朝廷与土司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这些土司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在当地俨然是土皇帝,有些还自封王号。
自大明开国,太祖、成祖两朝推行改土归流,削去他们的王号,大力整改,这才使得土司势力被极大削弱。
但他们因此对朝廷心怀不满,所以一有机会就想作乱。”
江宁听后点了点头,此时只剩下赵率教还未发言,江宁笑着看向他:“老赵,你有什么看法?”
赵率教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凡事皆有因果。
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就趁机叛乱,后来被朝廷平定。
如今奢崇明造反,贵州土司安邦彦也有反叛之意。
究其根源,是他们并未从心底将自己视作大明的子民,故而滋生二心。”
江宁点头认可,又把目光投向秦良玉:“秦总兵,你也说说。”
秦良玉面露难色,江宁见状,笑着鼓励道:“秦总兵,但说无妨。”
秦良玉这才点头开口:“土司与朝廷之间的矛盾的确由来已久,不过自太祖、成祖两朝至今二百余年,矛盾与仇恨已逐渐淡化。
然而,朝廷推行改土归流的效果一直不尽人意。
归根结底,是流官掌权后对土司进行压榨,致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
别的地方末将不敢妄言,单说四川,诸多土司自万历年间起,便屡遭地方官府的压榨剥削。
这才导致土司与朝廷之间渐生嫌隙,矛盾愈发激烈,最终酿成今日之祸。
当然,奢崇明、安邦彦这两个逆贼本就心怀反意,便趁着这种局势举兵叛乱,祸乱一方。”
江宁听完,再次点头:“秦总兵,一下就说到问题关键了。”
这时,江宁站起身来,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朝廷对土司向来心存顾虑,而土司与朝廷也始终貌合神离。
追根溯源,是朝廷一味推行改土归流,然而流官掌权后却对土司肆意压榨,致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如此又怎能和睦共处?
本官这几日之所以一直压制着大家,不发兵攻打重庆,是因为本官收到密报,奢崇明已然联络了十几家土司为其效力。
所以,本官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等那些死心塌地跟着奢崇明的土司全部浮出水面,届时我们发兵,将其一网打尽。
至于那些并未参与作乱的土司,我们则实行怀柔政策。
同时,本官会对整个四川官场进行清洗,以此向这些土司表明朝廷一视同仁的态度。
恩威并施,才是上策。
否则,即便我们今日发兵剿灭了奢崇明,明日其他土司又跳出来作乱,难道我们能一口气踏平西南四省,将所有土司都灭掉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众人听了江宁这番话,这才明白他的用意,望向江宁的眼神中纷纷流露出敬佩之色。
就连秦良玉也不禁暗自感叹,这位江大人果然是打算从根本上消除土司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与隔阂,所以才准备恩威并济。
这时,江宁笑着对秦良玉说道:“秦总兵,听闻令兄秦邦屏将军久经沙场,征战无数,且对朝廷忠心耿耿。
所以,本官前几日已向陛下上奏,保荐令兄为四川副总兵,协助杜总兵稳定四川局势。”
听到江宁的话,秦良玉微微一怔。
她着实没想到江宁会保荐自家兄长担任四川副总兵,赶忙开口说道:“末将代家兄谢过江大人。”
江宁笑了笑,说道:“其实要说感谢,也是本官感谢秦总兵才对。
秦总兵应该知晓,本官在京城除了担任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还总督京营。
京营沿用太祖年间的卫所制,如今京营十七万人马,共分九卫,归五军都督府管辖,以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为首,直接向皇上负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