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经济仗决定战争仗(1/2)
至于华夏战场,军国派现在已经有点灰心了,从一开始的三天拿下上海,三个月拿下华夏,到现在的上海门口的闽中集团都解决不了。
他们一开始也认为是欧美列强的支持,可随着秦晋一次又一次的出击,甚至把欧美里集团的利益踩在脚下挤油渣。
这个时候他们才豁然悔悟,拿下华夏,已经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考虑的。
所以军国派统一认为华夏现阶段只需保持优势主动权,加快吸收已经占据的地盘快速吸收和消化,尽快转化为新的战斗力来维持华夏战场的战争。
而不是一味的靠本土持续不断的输血来维持上百万大军的战争运转。
而且军国派已经大量抽回在华夏附近的海军,开始秘密组建太平洋舰队,以图开发新的战场来扩大资源收集面。
现有的日本,注定了无法短时间拿下华夏,而经济和工业又两头受限,如今的经济和工业,无法支撑起一个全面军事化的日本。
因此,他们不惜一货二卖,一边和盎撒军工集团以臣服换军备,一边以日军未来战场作抵押,将日控区的整个华夏市场以相当低廉的价格抵押给犹太经融财团,以此换取犹太财团通过美丽卡给他们大量走私战备原材料。
至于华夏大区的请求,大本营第一次选择了让他们自己承担。同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开始要求他们必须根据比例反馈大本营筹备新的战场开发。
当这个消息被华夏区的几个巨头知道了后。
松井石根等人都急了,这武汉眼看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不仅不协调半岛军团和关东军的兵力南下增援,你反而在这个时候问我们要钱要资源。
这风向可不对,很不对!
不仅松井石根和畑俊六他们闻到了其中的意味儿。
就连远在关外的梅津美治郎他们也闻弦而知雅意。
很显然,大本营那帮人是嫌华夏战场的这帮人消耗了太多的帝国资源又没搞到多少好处回去。
所谓收获的还没有投入的多,那后续的投入自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事情往往不按常理发展,原本华夏几大总军原本算是竞争对手关系的相处模式,被大本营这一道拒绝的回令给震出了原来的利益关系位置。
以前他们都是巴不得自己能比其他总军在大本营那里拿得更多。
如今大本营突然的对华中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断了增援,让关东军和华北军都看到了危机。
而且从现在开始,他们好像被动的被大本营那帮人化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大本营对华夏战场的断供和索取,意味着以后华夏战场的路,就要靠他们这帮人自己去走了。
如今就靠区区百万人不到的军队和五六十万的日本侨民,就要控制偌大一个华夏,显然是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不用过多利益权衡和交涉。
关东军选择从半岛驻屯军里抽调近二十万人向华中地区投送。
同时派出三个师团向华北方向移动,给华北方面军进攻鄂北创造更多的兵力资源集中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