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重耳逃亡(1/2)
据《史记》记载仔细推算,重耳大约出生于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不过在历史的流传与记载中,也有着生于晋献公六年(前671年)等不同说法(详细可参见“人物争议”目录)。由此可以确定,他是晋献公诡诸和狐姬所生之子。
重耳自幼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他生性豁达,喜好结交士人。在他十七岁之时,已经拥有五个堪称楷模的朋友,他们便是赵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贾佗、先轸、魏犨。这五人皆是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之人,他们的到来也为重耳的成长增添了许多助力。当诡诸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已然长大成人。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一代霸主武公与世长辞,诡诸继承了国君之位,这便是晋献公。彼时的重耳,也已经二十一岁(虚岁)了。
时光流转,后来献公宠幸骊姬。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史记》作晋献公十二年、晋献公十三年),骊姬心中野心勃勃,她妄图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登上嗣君之位。于是,她巧妙地派人劝说献公,让太子申生(献公与齐姜所生)以及公子重耳等人离开国都。这骊姬深知,只要申生与重耳等人在身边,她儿子奚齐的嗣君之位便岌岌可危。
当年夏日,献公依照骊姬之言行事,他安排申生居住在曲沃,重耳则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所生的奚齐、卓子则留在国都。这一安排看似平常,实则是骊姬阴谋布局的重要一步。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骊姬在权力的追逐中愈发疯狂。在她的步步紧逼之下,申生不堪忍受各种陷害,最终选择自尽以表清白。申生之死,就如同一场风暴的前奏。随后,骊姬又开始将矛头指向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得到消息后,为了躲避灾祸,匆忙逃到了蒲城,而夷吾也同样逃到了屈城。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献公由于重耳与夷吾不辞而别,心中大为恼怒。在他的认知里,这二人不辞而别必有阴谋。于是,他便派遣寺人(即宦官)勃鞮前往讨伐蒲城。此时的重耳深知君命不可违,他通告众人说道:“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我虽身处困境,但也不能违背父亲之命。”然而,勃鞮追来后并未听从他的解释,重耳被迫翻墙逃走,勃鞮紧追不舍,最终砍掉了他的袖口。无奈之下,重耳只能逃往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
重耳来到翟国之后,是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众多志同道合之人一同流亡至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并且俘获了两个姑娘,翟人很是大方地将这两个姑娘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个名叫季隗的姑娘,婚后他们育有伯鲦和叔刘两个孩子,而另一个姑娘则被赐给了赵衰。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与世长辞,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国母,荀息则担当起了托孤之臣的重任。但是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晋国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借着这个机会聚众作乱。他们在晋献公的灵堂之上,竟然将年幼的国君奚齐残忍地刺死。之后,荀息又立卓子为晋君,可里克等人并未就此罢手,他们又把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并且将骊姬活活鞭死。而后,他们派狐偃之兄狐毛前往翟国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拥立他为国君。
重耳听闻这一消息后,立刻辞谢道:“我当初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了晋国,如今父亲已经逝世,我却又不能按照儿子的礼仪去侍候丧事,我实在是羞愧难当,又怎敢回国即位呢?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这样一来,里克无奈只能让人到梁国去迎接夷吾,可夷吾的谋臣吕省、郤芮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他们认为里克不让晋国国内的公子为君,反倒去寻找流亡在外的夷吾,这件事情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于是,他们便商量着以河西之地作为交换,向秦国寻求支持,让夷吾得以归晋,并且还允诺夷吾登上君位之后,将汾阳之邑封赏给里克。
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登上了君位,史称晋惠公。然而,晋惠公登上君位之后,却全然违背了曾经给秦国以及里克许下的约定。更为过分的是,他竟然还杀害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国的民众看到惠公如此言而无信,心中对他都甚是不满,自然也就不再顺服于他。
晋惠公七年(前644年),惠公深知晋国的一些人可能会依附重耳,这对自己的君位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他便派遣勃鞮对重耳进行第二次追杀。此时的重耳已经在翟国居住了十二年之久,当重耳闻得这个消息之后,就与赵衰等人商议对策。重耳说道:“我当初逃到翟国,本就不是因为它能够给予我多大的帮助,只是这里距离晋国较近,容易被到达,所以才暂且在此地歇脚。然而,时间一长,我心中便希望能够前往大国发展。”
重耳又接着说道:“齐桓公素来喜好善行,有着称霸诸侯的雄心壮志,并且他还体恤诸侯。现在我听说管仲、隰朋两位重臣已经去世,想必齐国也在寻觅贤能之人来辅佐国政,我们为何不前往齐国碰碰运气呢?”于是,重耳一行人又毅然踏上了前往齐国的路途。
重耳离开翟国之时,他对自己的妻子季隗说道:“我此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来,你若等上二十五年我还未回来,你就改嫁他人吧。”他的妻子季隗听后,笑着回答道:“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树恐怕都已经长得十分高大了。即便如此,我依旧会在此地等候你。”
重耳一行人先是抵达了卫国,可卫文公看到重耳如此落魄的模样,竟然没有好好招待他们一番,重耳等人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卫国继续前行。当他们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的时候,重耳饥饿难耐,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就向沿途的野人(泛指村野之人)讨要点吃的。那野人看到重耳一副落魄的样子,不但没有同情之心,反而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见状顿时大怒,而赵衰则赶忙安慰他说:“土,象征着土地啊,他们是用这种方式表示对您的臣服,您应当行礼接受它。”
重耳听了赵衰的话后,心中释然,他拜谢了村民,然后将土块小心翼翼地装在车上,继续朝着齐国前行。
终于,重耳抵达了齐国。齐桓公听闻重耳前来,十分高兴,他以厚礼招待重耳。为了更好地笼络重耳,齐桓公还将同族的一个少女齐姜许配给了重耳,并且陪送了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齐国享受着如此优厚的待遇,心中满是惬意,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