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销售费用是回扣吗(1/2)
一
2006年的夏天,格外漫长。农历闰七月,火热的夏天延长了30来天。
“一诺”建材厂的瓦和包装箱也是生意红火,颍州粮食局的顾科长半个月前开车来看过志平的瓦厂生产情况,感觉跟环湖瓦厂一样的手工操作,一个小媳妇一把泥刀地在台子上挥舞。
但当他看到志平推荐的机制瓦样块时,厚薄均匀,颜色匀称,他就很有兴趣,说要带回去给领导看,准备这个夏天就大规模的用机制瓦了。他还悄悄地告诉志平今年财政拨款改建平方大库,主要在皖北的产粮大县颍州。
志平听得热血沸腾,不住的点头称是。临上车时,顾科长绕到车后面跟志平说“环湖都来过好几次了,他都顶了回去,按规矩来嘛!”
顾科长特地把规矩两个字一字一句顿出来。志平当然明白按规矩办事,便跟顾科长握手时用劲捏了一下,仿佛完全会意。
“一诺”建材厂的包装箱业务也非常稳定,或许前一个供应商做了这么多年,感觉这业务就是个鸡肋,跟厂里合作也一直磕磕绊绊。本来业务量就不大,现在蛋糕再切去一块,也就想着顺手把欠款结了,不再做这个厂业务了。
志平却觉得此时瓦厂打开了粮食局的市场,再把包装箱业务全部吃进来,那真是锦上添花了!
志平再去找机械厂供应科长时,就显得洒脱自如。对于客户提的任何意见,一个字都不带反驳,全盘接受。回去后再想办法能改多少是多少,但一定要跟客户及时沟通。给客户的印象是在努力改进。
现在志平觉得做事不能太踏实,一定让别人知道你在做。这时志平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他变得自信了。陈小月的出轨是他遭受办厂失败的打击之后,更大的一记猛击。回忆起来,那些日子都是暗无天日的昏昏沉沉,但现在一步一步都走出来了。
现在志平住在桥头的办公室里,电信拉了网线,可以在家上网冲浪。他早上交代完车站的今日事务,就坐在电脑前泡一杯六安瓜片茶,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种自得和富足的豪情。
颍州县粮食局,他已然布置好了稳妥的供货办法,就等顾科长电话通知了。
很快,志平接到顾科长的电话,他告诉志平先送1000张瓦到李庄粮站,这笔账可以先付掉,再来签今年的合同。志平连忙在电话里答应着,挂了电话后就去仓库看瓦的总数,还好够了!
志平又打刘师傅的电话,让他再叫一辆大货车过来,这样两辆车就可以拉1000张瓦了,看看时间快中午11点了,等下午那辆车到位的时候再把搬运工叫来,上完1000张瓦天也快黑了吧?
那就连夜送货到目的地后,找个宾馆住下来,明天天一亮就可以卸货,上午就能卸完货的话,志平就可以去粮食局签合同了
志平如此安排,自己都觉得很赞。他让父亲骑车去镇上火车站通知搬运工。
关大伯在安排工人准备上瓦工具,下午车一来就组织上瓦,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上瓦的时候父亲一直在旁边,非常仔细的盯着瓦数据,他生怕多上了一张瓦。天黑下来的时候,他用手电筒对着一朵朵早已码放整齐的瓦堆,一遍遍的计数,然后用小本子记下来,最后再汇总一遍。他最后同样是把出库数的相加,然后跟今天总的库存相比,最后他才满意的说,没错了没错了。
父亲来来回回折腾所花费的时间也真不是常人能承受的呢!
1000张瓦全部上完后已是晚上八点多了,父亲去街上买了两只烤鸭和一堆猪蹄。早已放在冰箱里的啤酒全部拿出来,司机,上瓦工人,志平,父亲大伙都纷纷围拢在烤鸭附近。除了司机每个人手拿着一瓶冰啤酒放松,仰头倒灌的啤酒咕咚咕咚下去时,这时候大伙像是干完活的农夫席地而坐,天南海北的说着曾经志得意满的故事。
没一会,两只烤鸭只剩下一堆皮和骨头,数十只空啤酒瓶凌乱地散放在地上,只有两个开车的驾驶员点酒未沾,扒拉下米饭,就坐在驾驶室内,正看着志平给去李庄的路线图。驾驶员对方圆几百里的地名都十分熟悉,翻开地图册,找到了李庄粮站便立马划出走105省道,上肥东高速走绕城西三环,然后转合蚌高速在颍州下,再走50公里就是了。
志平看到刘师傅如此行云流水,就觉得自己在行军打仗,志在必得了!
坐在第一辆车里摇下车门,对着喝啤酒,满脸通红的父亲说,明天下午就回来,明天上午按日常计划进行,只要不停产做瓦就好了,其他一切事情都由他来想办法。父亲连连挥手:“是的哦是的哦,放心去吧!”
驾驶员一摁喇叭,嘟一声就上路了,雪白的灯光在黑夜里照成一片,货车上了大路,飞驰而去。
第二天卸完货,李会计便开了一张收货单,志平开了发票,然后就坐车去县城找顾科长了。
中午,顾科长在饭店里请志平吃完饭后,又回到单位关上门。顾科长很快签好字,让他去找刚刚吃饭的那位戴眼镜的胖子,再签个字,下午等会计上班就可以去财务上拿钱了。志平很快办妥,然后回到办公室跟顾科长签了今年的合同。
老顾坐在那里,四平八稳的模样,他告诉志平“跟环湖合作了这么多年,现在决定用你的瓦,主要是价格便宜两元一张,但我们还是给你们这个价格,你自己想办法怎么处理这两块钱差价的事,这是第一。第二点,你的瓦质量一定要有保证,只能比环湖好,不能比环湖差,否则下次就没有机会了,我们可不想做一锤子买卖,毕竟采购你们家产品,也是我做主建议的。”
志平满怀感激之情,顾科长说完这些话又慎重的问志平,如果质量没问题,我们现在签合同了,今年先签两万张,到时我会指定的具体粮站。你是让底下接收接收单位开张入库清单,然后拿票过来结账。
“没问题。”
志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想,这能算问题吗?有问题,那也是生产跟不上。他签了合同就马不停蹄去唐山市场给找稳定的机制瓦供应商了。
签完合同,志平去财务结了账,拿着货款去银行办了一张农行卡,然后又回到顾科长的办公室交给顾科长。
志平昂首阔步迈出粮食局大院,他怀里揣着那份合同,两万多瓦啦!按照保守估计每块五元利润,那这张合同值十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