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汉官 > 第240章 忠心耿耿吕奉先【4K】

第240章 忠心耿耿吕奉先【4K】(1/2)

目录

第240章忠心耿耿吕奉先【4k】

晌午时分,日头正烈。

当中原发生剧变的时候,没过多久蓟县幕府便收到了消息。

由于身体缘故这次戏志才并没有随军,而是与国渊一同留守蓟县。

“啧啧,刘玄德这厮当真好际遇!”

幕府议事厅,看着手中的奏报戏志才不由发出一阵感慨。

国渊闻言亦是忍不住轻叹道:

“确实,往日倒是我等眼拙了。”

作为魏哲的大管家,国渊自是与刘备打过交道的,而且不止一次。

可国渊连公孙瓒都瞧不上眼,就更别说公孙瓒的小弟刘备了。

但刘备如今的成就俨然已经超越了昔日的公孙瓒,这让国渊不得不刮目相看。

当然,也就高看一眼而已。

“前车覆轨,后车诫之。”国渊很快便分析道:“兖州士族既能驱逐曹孟德,自然也能废黜刘玄德这个兖州牧。有此隐患,刘玄德纵有小勇亦不足为惧!”

闻听此言,戏志才当即微微颔首道:

“然也!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备成为兖州牧对于魏军来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消息。

要知道曹操如今尚未背叛袁绍,乃是袁绍阵营的一大山头。而眼下兖州被刘备占据了,则无异于断袁绍一臂,这个消息若是传开,必会大大折损袁军士气。

此消彼长之下,魏军这边自然也能降低不少压力。

于是戏志才和国渊简单商议了一番之后,当即决定以幕府的名义发布告示,表举兖州牧刘备为镇南将军,并送扶余良马驹十匹以为祝贺。

倒不是指望凭这一张告示就能收服刘备,而是表达一个支持刘备的立场。

反正对于魏军来说刘备在兖州坚持得越久他们占得便宜就越多,而且兖州的这个助攻本就是意外之喜。

戏志才现在甚至都能想象到袁绍怒不可遏的画面了。

相比于兖州的剧变,关中诡谲的局势反而叫戏志才与国渊看不清。

实际上先前在得知洛阳公卿成功诛杀董卓的消息后,两人就十分惊讶。

不是有意贬低,实在是王允等人的表现确实出人意料。

毕竟董卓在抛弃了名声这个束缚之后,几乎占尽了优势,连迁都这样万夫所指的事情都叫他办成了,压制长安朝廷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

在戏志才的推演中,董卓下场其实只有两种。

其一便是任由其老病而死,如此凉州不战自乱。

其二则是外部的攻击打破长安的防御,依靠强大的武力亦能让董卓明正典刑。

对于这个分析,国渊亦是深以为然。

只是两个智者千算万算,却还是敌不过吕布这个奇葩的灵机一动。

两次!

连续两次背刺上司!

这厮难道真的不在乎名声了吗

要知道根据幕府收集到的消息,董卓待吕布可以说不薄,收其为义子不说,更是令其护卫左右,可见是将吕布当做心腹了。

按照当前的社会风气,义子可远没有后世贬值,也没什么烂大街的义儿军。

从某种程度来说,义子的继承权甚至优先于女婿。

尤其是在董卓独子早亡,唯有一孙女董白在世的情况下,董卓义子的含金量就更加非同小可了。

故此戏志才和国渊怎么推算都没有想到,吕布这厮竟然会背叛董卓。

背叛就不说了,还亲自手刃自家义父……啧,这简直骇人听闻!

抛开门生故吏和举主的关系不谈,义父也是父啊!

吕布之举,实与弑父无异!

也正是算错了吕布的反应,才让戏志才两人完全没有料到董卓会遇刺身亡。

毕竟以吕布之勇武,在长安城内想要短时间杀死董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旦不能速胜,待董卓亲军反应过来就更没有机会了。

因此之故,在听说王允拨乱反正之后戏志才和国渊还是很佩服的。

虽不知王允是如何策反吕布的,但他既然做到了,就说明王允确实能力过人。

然而问题又来了,按理来说像王允这样的能臣上位后朝局应该渐渐好转才对。

至少…至少不应该继续恶化下去。

只有这样才符合常理,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但现实却再一次打了戏志才和国渊的脸。

王允执掌朝政之后长安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

在上中下三策之中,身为能臣的王允偏偏选择了下下策!

说实在的,以当时关中的局势,朝堂保持沉默、不发一言,最终结果恐怕都比王允现在做得要好。

在长安接连两次动乱之中,王允两次的表现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面对如此诡谲的局势,戏志才和国渊能料到才是见鬼了。

“唉,如此局势,为之奈何”

故此在看见长安的探报时戏志才那叫一个头疼。

和戏志才同样反应的,还有国渊。

只是看着来自前线的最新消息,国渊想了想干脆沉声道:

“关中之事已非常理可以揣度。”

“既如此,不如以不变应万变,待局势稳定下来再做计较!”

见国渊这么一说,戏志才想了想不由轻叹道:

“唉,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也幸亏戏志才和国渊没有擅自插手,否则恐怕又要打脸了。

……

话说长安被围数天后,由于城内部分守军的投降终究还是被凉州叛军攻破了。

太常种拂、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朝堂重臣在长安城破时拒绝逃亡,持剑迎战凉州军,最后一同战殁。

最让人唏嘘的是崔烈曾经还以重金买三公之位遭讥讽满身铜臭。

却没想到被誉为私德不修的他,最终为了保护天子毅然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与之类似的还有刘焉之子、治书御史刘诞,作为质子存在的他们明明可以趁乱逃离长安,投奔巴蜀,但刘范、刘诞却因护驾一同遇害。

至于凉州叛军最大的目标王允就更不用说了。

任王允如何刚愎自用,为了保全天子的安危他也只能束手就擒。

而李傕、郭汜攻破长安之后,则开始疯狂的清算起来。

政治头脑连董卓都比不上……不对,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政治头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