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亡与兴(2/2)
听说燕公,还有其他一些高官显贵被国人堵门的大汉将领吩咐手下,“燕国民心正是激荡之时,有这些人分担注意,对我们也算好事。”
“你们去附近看着动静,只要燕公不被打死,其他的就随他们去!”
燕公是要带回洛阳,送给天子当战利品的,是大汉覆灭燕国,开疆拓土的证据,可不能像周厉王一样,被愤怒的国人逼死。
至于其他的家伙
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护,
连先人的基业都不顾念,
他又凭什么去管呢
就这样,
在大汉的有意放任,让燕人泄完火更好接受新统治的情况下,
燕国的都城集安掀起了比开城投降时,还要剧烈的波澜。
民众知道许多事,他们已经无法挽回。
但双输好过单赢。
夏时的百姓都敢喊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他们又怎么愿意看着那群肉食者吸干净了燕国的血肉,再跑到大汉享福呢
于是短暂而剧烈的混乱到来,
一些燕国官员的府邸被人撞开,替主人打扫起了其中的污垢;
一些则是连打都懒得打,直接迎来了一把火焰。
燕公躲在家中瑟瑟发抖,也不敢再骂“刁民”们了。
他只是抱怨道:
“这样有血性,发在我身上干什么”
“明明是汉人侵入了我燕国的土地,推翻了我燕国的社稷……他们怎么不去打汉人”
而听到他这般话语,
正暗中看着他狼狈瑟缩模样的鬼神也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何博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摇了摇头,目光又落在城中的混乱上。
旁边的孙恩也沉默无声。
唯有第二代的燕公在那里发出痛斥,转而痛苦的捶打起自己的胸膛。
他的心中满是疑惑。
“为什么越美好的事情,偏偏越会迎来黑暗惨痛的结束呢”
他死后在阴间,见到了秦时的先人,也见到了前汉时的先人,对以前朝代的认识,也更加深厚。
他因此知道,
一个朝代结束之前,不论当时的君主、国政如何,总会有一些感念国家宗庙的忠义之士,选择与国家共存亡的。
为何燕国这边,却没多少这样的人物呢
前朝养士百年,
他们也养了一甲子之久啊!
怎么高楼轰然倒下时,连前汉都比不上
西海的秦国苟延残喘到最后一刻时,都有一些人殉国而去的呢!
“人性总是难以说清楚的。”
孙恩拍了拍弟子的肩膀,安抚他的情绪。
随后,
他拉着人离开,去见证起了燕国最后,也是仅剩的一些骨气。
不在甘棠宫,
而是在民间。
而看着看着,孙恩还露出了些许的笑容。
他对仍在伤感的弟子说,“人心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国人无动于衷,任由蛀虫裹挟着民脂民膏而去,让这个国家不声不响的倒下,那我只怕会心痛到自请投胎为无知草木,再也不涉及尘世的地步。”
但现在,
希望犹存。
弟子愣愣的看着那些在动乱中,因数不尽的怒火而流下泪水的民众,沉默了许久,才微微点头,响应着老师的话语。
何博见他们并没有过于失落,以至于怒火攻心,做出颠倒阴阳的事情,便也跟着安心起来。
他悄悄的离去,将燕国留给这两位真正的燕公,转身来到了西海,来到了赵胜家中。
赵胜也已经变成老头子了。
不知道是不是常年采阳补阴的缘故,
妻子刘义容看上去要比他荣光焕发许多。
而当何博到来时,
夫妻两个正在家里帮赵裕带孩子,
那只跟赵裕一起长大的鹅还没有走到寿命尽头,只是近些年也没了碾猫追狗的力气。
它收拢着翅膀支愣着两只短腿,在院子里一摇一摆的走着,姿态像极了一个背着手的老头子。
赵裕较小的几个孩子跟在鹅叔的屁股后面,发出他爹的声音:
“鹅鹅鹅!”
“鹅——”
何博见了,忍不住笑起来,“赵裕那小子还没有把《咏鹅》写出来”
就那么几句,
竟然憋了个几十年。
这要再憋下去,大鹅都得老死了!
到时候赵裕悲伤之下,才思迸发写出《咏鹅》,烧了给它当悼文啊
赵胜为儿子挽尊,“打仗嘛,也没空做这些风雪月的事。”
“没空吗”
何博指着他手底下的一堆孙子,阴阳怪气起来。
赵胜对此只笑道,“夫妻恩爱,双方身体也很康健,实在是拦不住嘛!”
迁来西海晋国之初,
刚刚从军的赵裕便得到了当地郡功曹的赏识。
对方认为年轻的赵裕很有能力,气质英武勃发,未来大有前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赵裕原本不是很愿意,
他是被父母长辈宠爱长大的性子,向来不想委屈自己。
何况有父母珠玉在前,赵裕也想找个跟自己严丝合缝的女子生活。
哪能随意联姻,牺牲幸福呢!
不然他早在杞国娶亲成家了!
结果那藏姓功曹邀请他去家中相聚,让女儿露了一面后,赵裕当即喊了声“丈人”,随即传信父母,要来聘礼,没多久便入洞房做新郎了。
如今成婚十年有余,
赵裕奔着不惑的年纪大步迈进,官职地位随着战功日益增长,膝下孩子数量也随着夫妻相处而日益增多。
“还好没有纳妾,不然女人更多,孩子更多,真是不知道该怎么管教。”
赵胜跟何博相对坐下,孙儿在旁边啊啊叫着跑来跑去,比丝竹还要乱耳,比案牍还要劳人。
何博抚摸着自己顺应时光流逝而捏造出来的胡须,“赵裕小子权位日增,偏偏晋国局势诡谲……不往家里增人,挺好的。”
晋国的情况,有类北边划分了秦室的宁国和翟国。
前者已经被罗马消灭,玉壁城都改称“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储君的固有封地了。
后者乱来乱去,勉强比隔壁多活了两代,但前些年也被武将夺权,杀了个干净。
同样权臣篡位,
同样在开国之君死去后兄弟争权,余波至今未曾平息的晋国往周边一看,
悲伤的发现除了润去戎洲,畅享日光浴的梁国,其他的割据政权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偏偏它还占据了易攻难守的两河之地,觊觎者多而守护者少。
于是晋国的臣子心中,难免有“迟早亡国,不如爽快一把”的想法,将原本动荡的局面,搞得更加破碎。
赵裕这个外来户能够得到迅速的晋升,除却天生神力,让其战功连连之外,也有晋国本地世家大族互相扯后腿的缘故。
而当赵裕年未四十,便登上高位成为影响整个晋国的重臣后,
沉迷权术斗争的世家们也反应过来,想要与之联姻拉拢。
纵然夫妻恩爱,
可天下没有无缝的墙,多钻一钻,缝隙也难免变大,从而漏风起来。
赵裕知道他们的想法,不断拒绝。
眼下正以战事为理由,带着老婆去了前线,将父母孩子就在家中。
“我在过来的路上,听到别人谈论,‘大将军赵裕有王者气象’。”
“你觉得这话说的如何”
在抱怨了下晋国公卿没有骨气,只想着用家中女子联姻来拉拢人才,趴在后者身上摘桃子的行为后,
何博嘴里嚼着甜到发苦的椰枣,忽然提起了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