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决战中途岛》大爆(1/2)
在攻击发起过程中,美军各飞行编队起飞后不久,俯冲轰炸机群便与鱼雷攻击机队失去联络,原定的协同作战计划彻底落空,各单位只能陷入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
然而,斯普鲁恩斯将军所指挥的俯冲轰炸机部队,最终仍精准捕捉到了日军航母甲板上堆满弹药、防御系统出现短暂空虚的致命时机。
果断对“赤城”号、“加贺”号与“苍龙”号发动了猛烈而有效的突袭,成功实施轰炸并命中目标。
此时天色已逐渐昏沉,夜幕缓缓降临。日军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决定趁夜向东推进,企图借助夜色掩护与美军展开其所擅长的夜战。而斯普鲁恩斯在冷静分析战局后,果断向传令兵下达指令:“全军调转航向,向东行进,迅速脱离与日军舰队的接触。”
他非常清楚,夜战环境对美军极为不利——日本海军素来注重夜战训练,在此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而美军当时作战核心依赖航母舰载机,夜间飞机无法起飞作战,侦察与攻击能力大幅受限。
正是斯普鲁恩斯这一沉着果断的指挥决策,使美军舰队有效规避了潜在的夜战损失,保全了主力舰艇和航空战力,为后续作战存续了关键力量。
汤姆汉克斯的几番决策,将斯普鲁恩斯这位海军中将的果决展现的淋漓尽致。
……
在“飞龙”号被击沉之后,斯普鲁恩斯站在舰桥上,注视着甲板上已全部顺利回收的舰载机。
他抬腕看表,时针指向午夜。
他随即下达新的指令:“现在,命令舰队再次调转航向,向西回驶。”
“我们必须于黎明前重返中途岛海域。”
他要重新建立空中掩护,保卫中途岛基地安全,并打击日军可能发起的登陆行动。
这一灵活而果断的战术调整,既维持了对日军的航空打击压力,又有效巩固了中途岛防御,确保整个战役的战略主动权始终牢牢掌握在美军手中。
……
电影《决战中途岛》采用了高度集中的“单一视角”叙事手法,全程紧扣斯普鲁恩斯司令的决策过程。
观众跟随他的目光,目睹舰载机的一次次起飞与着舰,关注“企业号”、“大黄蜂号”、“约克城号”等航母的动态,以及整个特遣舰队的航向变换。
影片刻意避开船员个人故事线,没有交代他们的家庭背景、情感变化,也没有切换至后方的尼米兹指挥部提供“上帝视角”式的全局解说。
所有情报信息均通过斯普鲁恩斯面前的通讯设备、传令兵的口头报告得以呈现,观众所能接收的信息与他完全同步。
这种处理不仅强化了“沉浸式指挥”体验,使观众如临作战指挥中心,也避免了旁支情节对主线叙事节奏的干扰。
而节奏控制的本质,在于忠实服务于历史真实感。
影片紧紧聚焦于核心军事任务,剥离一切冗余信息,还原了真实战争中“长时间高度紧绷、突发危机迭起”的状态。它并未采用常见的“舒缓-紧张”交替的传统叙事节奏,而是自始至终保持“持续高压”,丝毫不予放松。
这种叙事策略精准契合了“决战中途岛”这一题材的严峻气质。
李琦将十五年后流行的紧张叙事节奏移植至此,简直堪称对同期战争片的“降维打击”。
“Yes!”
“这实在太精彩了!难以想象,一部战争片竟能拍到如此境界。”
“近乎完美……”
至于片中日军航母爆炸的场面,也并非全凭cG制作,而是专门搭建了50:1的实体模型,并通过高爆炸药实施真实爆破,物理效果极为逼真。
再结合计算机特效的细化处理,观众在影院中完全被这震撼的画面所征服,几乎目瞪口呆。
……
直至影片结尾,当大银幕上再次出现切斯特·尼米兹上将的身影,
“我们赢了!”
“日军开始撤退了。”
现场观众才恍然惊觉两小时已悄然流逝,电影已然落幕。
“ohyGod,我敢断言这是我看过最出色的战争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