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本子破大防1(2/2)
“天呐,我们当时劣势这么明显?到底是怎么赢的?”
“就这军力对比,就算让一头猪来指挥也不至于输成这样吧!”
“航母、战列舰、战机数量全面占优,本子居然还能输?看来他们是真的不太行……”
“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战列舰时代,完全没意识到航母才是未来啊!”
“上帝确实保佑了米国。”
一旦引起舆论风潮,流量便自然汇聚。
这种利用历史、民族情绪与军事议题制造营销热点的手法,在好莱坞并非首例。
早在数十年前,就曾有制片方以“空手道大战中国功夫”为噱头吸引观众。
而二十年后,大量短剧仍屡试不爽地利用性别对立、文化冲突等议题收割流量——本质上,都是对公众情绪的精准驾驭与放大。
…
米国的电影暑期档与华夏有所不同,通常从每年5月MeorialDay周末开启,一直持续至9月初LaborDay周末。
《决战中途岛》定档7月初,是经过精心协调的决定,既兼顾北美传统档期,也同步照顾华夏与本子等东亚市场的暑期观影高峰。
而这一次,由于发行主体并非华夏公司,而是由米高梅与派拉蒙共同主导,因此该片也顺利打入本子市场。
然而,当相关的实力对比表格与假想议题在本子本土出现时,却引发轩然大波:
“ばか(八嘎),我们当年优势如此巨大,竟然还打输了?”
许多本子民众,甚至包括本国军事爱好者,虽早知道中途岛战败,却并不清楚具体细节,更未曾意识到己方曾握有如此显着的纸面优势。
于是,话题迅速在本土社交平台蔓延开来。不少人主动查阅历史文献与战史档案,而查清真相后,很多人心态彻底崩溃:
“ありえない…这绝对不可能!我无法接受!”
“如果我们能赢下这一仗,或许整个太平洋战争、甚至二战的结局都将被改写……”
“天啊!如此兵力竟还采取佯动分兵?假如全军压上,哪怕是用堆人命的方式也足以推平米国太平洋舰队!”
“南云忠义,你难道是米军派来的内奸吗?怎么会蠢到这种程度?!”
“这是帝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战略失误!明明优势兵力可以强推米军航母和岸基机场,却自作聪明、分兵多处,结果被逐个击破……”
“简直是蠢猪!”
而当他们看到《决战中途岛》所释放的宣传片片段时,情绪反应更是达到顶点。
尤其是片中重现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执行45度角“死亡俯冲”的经典场景:
当迪克?贝斯特驾驶战机穿越超过5000米防空火网时,镜头切至舱内特写:
仪表盘震裂的玻璃碎片扎入飞行员脸颊,鲜血在高速负压气流中瞬间凝为冰晶,炸弹投掷瞬间带来的超强G力压迫导致飞行员眼球充血、几近爆裂……
这些极致微观而残酷的视觉呈现,搭配杜比全景声系统下引擎的尖啸与爆炸的轰鸣,为观众带来极强的生理沉浸与战争临场感。
还有一幕,影片对日方航母中弹后的描绘同样极其震撼:
赤城号中弹后引发的连环爆炸,被塑造成一场工业级规模的毁灭奇观。
甲板上的地勤人员被冲击波掀入仍在旋转的舰载机螺旋桨中,肢体破碎、内脏四溅,燃烧的航空燃油将甲板变成一片火海,断肢与人体组织在高温中沸腾汽化。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决战中途岛》采用360度环拍加CG特效再现“飞龙号”沉没全程:
鱼雷撕裂舰体时,数百名水兵如蚁群般被卷入漩涡,海面上漂浮的肠体被鲨群争食……电影以毫不避讳的写实手法,呈现出战争极度惨烈与无情的一面。
本子人舆论彻底破防:
“ばか!为什么把米军拍得如此英雄,却将我们的将士描绘得如此丑陋?我们也有英勇作战的军人!”
“南云舰队的战术失误太多了!侦察机派出不足、临时更换弹药类型却犹豫不决、甲板上堆满弹药和燃油……”
“我们和米国是伙伴关系,为什么要这么赤果果地侮辱我们?”
“抗议!坚决抵制这种歪曲历史、侮辱我国将士的电影进入我国院线!”
“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