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 > 第546章 《决战中途》宣发

第546章 《决战中途》宣发(1/2)

目录

赤腊角机场旁巨大的人工岛上,《香江行》剧组租用的摄影棚内,空气混杂着汗水、机油与盒饭的味道。

巨型绿幕前,灯光炙烤着仿制的列车车厢,演员们脸上带着丧尸特效妆,正反复排练着一场惊险的逃生戏。

李琦悄无声息地站在监视器后方,已驻足良久。

他看的不是某个演员的某个表情,而是整个系统的运作节奏。

场记的打板声、执行导演的指令、摄影组的走位、灯光组的配合——一种他极力推崇的、近乎刻板的“好莱坞工业化”流程,正在麦兆灰的手中初具雏形。

一上午的沉默观察,足以让他对项目的健康状况做出判断。

午间,剧组放饭。

在一间临时隔出的简易休息室里,李琦与导演麦兆灰、主演洪金宝、张佳怡同桌用餐。

没错,出演石宇的是张嘉怡。

1970年出生,9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聂**》,第二年进入西部电影集团工作。

1995年,主演现实题材电视剧《道北人》,2000年,主演的剧情电影《睡不着》上映,他凭借该片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表演学会奖,今年年,主演的犯罪悬疑剧《变脸》播出,演技不错。

这次在《香江行》中饰演勇敢坚毅的父亲,让他感觉很有挑战力。

他有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被称为“不死癌症”,难以治愈,会让脊椎慢慢僵硬、弯曲,导致他走路时只能弓着腰。

为了缓解疼痛,即便现在夏天,他每天早上也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用热水冲脊柱,拍戏现场还备着热水袋和止痛药。

简单的四菜一汤,远不如昨晚文华东方的盛宴,却很实在。

“预计什么时候上映?”李琦夹了一筷子菜,随口问道。

“八月份吧!”麦兆灰放下汤匙,语气带着汇报工作般的谨慎,“后期和特效需要时间,争取赶在八月中下旬。”

“还行,能趁暑期档的尾巴。”李琦点头。

有暑期档和没有暑期档,票房天花板几乎是云泥之别。

虽然只有短暂窗口期,意味着能捕获最大基数的青少年观众与家庭客群,是兵家必争之地。

麦兆灰脸上笑容绽放,李琦这句“还行”,已是极高的肯定。

饭毕,麦兆灰自然地以为李琦会继续下午的盯场,甚至已暗自打好腹稿,准备应对老板可能提出的任何细节质询。

然而,李琦却径直拿起外套,准备离开。

“李总,您这是…?”麦兆灰一怔,下意识起身,心中掠过一丝不安——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妥,让老板失去了耐心?

李琦回头,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拍了拍他的肩:“不用再看了,你们接着拍就好,我在这儿,你们反而畏手畏脚,耽误进度。”

“呼~”麦兆灰闻言瞬间卸下了心中紧绷的弦,继而涌起的是被信任的暖意与更沉重的责任感。

李琦的离去,并非漠不关心,而是最高级别的信任投票。

不得不说,麦兆灰这人悟性极高。

对于李琦多次强调的“类型片叙事节奏”、“视觉奇观优先”、“流程大于灵感”的好莱坞法则,他消化得极快。

《香江行》的成功基底,首先在于剧本结构的精巧与稳固:核心舞台高度集中。

一个是承载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的香江本土背景,用于快速建立人物代入感;另一个则是那列飞驰的、密闭的死亡列车。

这个动态的“封闭容器”,是天然的戏剧高压锅,物理上压缩了生存空间,心理上则极致放大了人性的光明与阴暗。

车厢内的阶层对立、资源争夺、群体自私与个体英雄主义的选择,在丧尸围城的终极压力下被激化到顶点,其戏剧张力远胜于开放世界的散漫叙事。

再加上张佳怡这条贯穿始终、质朴动人的父女情感线,有效中和了恐怖元素的生理不适,升华了主题,牢牢锚定了观众的情绪共情。

可以说,这个项目从蓝图阶段就几乎规避了所有致命风险。

只要麦兆灰严格执行剧本,不犯低级错误,市场回报几乎是确定的。

对于洪金宝,李琦的满意则带着另一层意味。

这位早已功成名就的业界大哥,此番放下身段,饰演一位为女搏命的平凡父亲,其态度本身就已说明一切。

五十岁的年纪,为贴合角色硬是练出一身棱角分明的肌肉,这份自律与敬业,远超健身的意义。

片场上,他演的卖力,一场动作戏反复NG十几遍,汗如雨下,却从不露愠色,爬起来与武指沟通后再继续。

“再来!”

这种老派艺人的硬桥硬马,与新一代导演的工业化理念,再加上内地的张佳怡,这个剧组里正在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李琦没有打扰这种化学反应。

他悄然离场,如同来时一样。

黑色的奔驰S600驶离喧嚣的片场,载着李琦穿过隧道,驶向港岛西南部的薄扶林。车内,空调无声地送着冷风,与窗外的炎炎夏日隔绝成两个世界。

副驾上的向英宇,略显紧张地整理着并不习惯的西装领带。

此行的目的地,并非日后喧嚣尘上的“新田科技城”,而是此时尚显沉寂的薄扶林数码港。

这里,才是港府最初倾力打造的科技火种。

至于北部靠近鹏城、曾被寄予厚望要打造成“香江硅谷”的那片土地,此刻还多是荒滩与雏形,那是李黄瓜之子李泽凯旗下盈科数码的蓝图,一个在日后历经波折、最终未能完全兑现的“数码港”梦想。

而李琦的目标“万力半导体”,就藏匿在薄扶林这片初生的科技园区之中。

车停在一栋略显陈旧的厂房前。

园区绿植尚新,但人气稀疏,与不远处中环的摩天大厦相比,透着几分先锋地块常见的冷清与不确定性。

李琦推门下车,目光扫过“万力半导体”的标识。厂房仍在,但透过玻璃门望去,内部已是人去楼空,只有一些大型设备的模糊轮廓静置于阴影中,透着产业迁移后的萧索。

向英宇小跑着找来这片区域的负责人。与此同时,李琦将一个公文包递到向英宇手中,自己则后退半步,微微颔首,姿态瞬间转换,俨然一位沉默干练的随行秘书。

“不是,李总…我没当过老板啊,”向英宇手心冒汗,压低声音急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谈…”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李琦声音平稳,笑着打趣道:“你就想着自己是个演员,正在演一场戏,戏里的角色是个来自内地、财大气粗、对科技半懂不懂却想搞点投资的老板,记住,你的任务是唬住他,多套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