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521章 第一版永乐月刊准备工作

第521章 第一版永乐月刊准备工作(1/2)

目录

陈羽顿了顿说道:

“当然诗文只是报刊上的一个板块,其实还有什么板块,你也可以再做增减,比如还可以将朱小二喜爱的算经放在上面,但这种高难度……估计看的人不会太多。”

徐妙锦对于朱瞻壑平日里喜欢钻研算经也是知晓,那种东西,她看了之后,直接表示一个头两个大。

“老师,算经那么枯燥乏味的东西,若是刊登在周刊上,真的会有人看嘛?”

陈羽笑了笑,

“你想对于大明而言,哪怕周刊火爆,那么能够买得起、又或者想要购买的,首先第一步是需要会识字。”

“所以购买人群首先就是读书人,包括那些在酒馆的说书先生。”

“那你说,像是朱小二这个读书人喜欢算经,天下这么大,难道就没有什么志同道合的人?”

徐妙锦听后,恍然的点了点头。

对啊。

报刊看似服务的对象是全天下各个阶级的人,但有的人目不识丁,你让他买一份报刊回家,除了垫桌子什么都干不了。

所以,将来报刊的消费者,一定是读书人。

而读书人形形色色,什么样喜好的都有。

就像是朱瞻壑,不就是读书人喜欢算经的典型。

陈羽提出这个建议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将朱瞻壑与朱瞻塙全部拉进报刊的创作中去。

毕竟,徐妙锦虽然是徐妙锦的妹妹,可是有些事情操办起来,还是有些不方便,甚至是困难。

那么这个时候,引入两方有实权,却份量十足的汉王与赵王势力,就显得很必要了。

陈羽顿了顿,提议道:

“其实还可以设立一个板块,之前为师教导给你的拼音、标点符号,你不是都已经学会了吗。”

“可是这玩意世上目前并没有,若是朝廷一下子推广,了解的人不多,恐怕会遭到很大的阻力。”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单独在某一个板块内,设置一个拼音讲学,前几期负责打基础,后面几期报刊的整体内容,就可以全部引用拼音加标点符号的格式出版。”

“这样一来,等到人们慢慢的接受了,拼音与标点符号也就可以正式推广,到那个时候,将会使全大明的识字难度,下降数个等级,算是为大明迎来一个文化盛世。”

“你认为如何?”

话落,徐妙锦眼睛一亮。

拼音与标点符号的好处,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到彻底掌握,算是最有发言权的了。

可是人就是这样,总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有着一定的抵触。

这么好的东西,若是贸然推广,必然遭到那些老学究的反对。

说什么违背圣贤。

反正就是难度极大。

既然这样,倒不如利用这个平台,给那些年轻的读书人一个熟悉拼音与标点符号的机会。

毕竟在徐妙锦看来,那些思想古板的老学究,估计不会对什么八卦感兴趣。

就像是老师之前说的一样,年轻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当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年轻读书人开始接纳、习惯、并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拼音与标点符号,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她徐妙锦,也算是以一介女子之身,做了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

也算是弥补了不能女子从政,报效祖国的遗憾了!

想到这,徐妙锦深吸一口气,对着陈羽郑重的说道:

“老师您放心,弟子知道了,接下来向天下读书人宣扬拼音与标点符号的任务,就交给弟子去完成吧,弟子一定给你办的漂漂亮亮,不给老师丢人!”

最开始的时候,徐妙锦接受陈羽的创办周刊事情,有着一种想要帮助老师的感觉。

可是到了现在,她心中已经升起来一股使命感。

……

陈羽点了点头,稍稍勉励了几句徐妙锦,大致的事情说完之后,接下来他主要是围绕如何能够写出吸引眼球的标题。

目前因新闻这个行业,并没有在大明永乐一朝兴起。

所以对于那些噱头十足、抓人眼球的标题党,并没有做到脱敏。

这放在这个时代,完全就是营销上的碾压。

……

又说了一会,陈羽整体上算是说了大概有一个时辰左右,有些口干舌燥。

他认为现在劳累一点没什么,毕竟他在创办报刊的过程中,只是前期动嘴受受累,而接下来自己的几个徒弟可就要去实战了。

但好在大致的内容已经全部讲解完毕,收尾的时候,徐妙锦问道:

“老师,学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若是将来报刊真的成为火爆大明的物件,那么每一段时间需要印刷的份数,可能极为庞大。”

“到了那个时候,印刷方面因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所以成本自然就上去了,成本上去了,价格也就上去了。”

“但是价格上去了,会让相当一部分人望而却步。”

“因此,这个困难以大明目前的印刷手段,似乎无法解决。

徐妙锦的难题刚刚提出来,陈羽就摆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

“行了,你的顾虑我知道了,不就是印刷的难题吗,这个不要你考虑。”

“等过几天,为师会给你一种更为先进的印刷术,保证可以满足给一个亲民的报刊价格。”

永乐时期的印刷术,雕版印刷需工匠逐字镌刻,一日仅能刻五百余字,要是中间想改几个字,或是加条紧急消息,更是难如登天。

毕竟错一字便整版报废;

活字排版虽稍灵活,却依赖熟谙韵部的技工,日排不过三千字,且木质版片易虫蛀变形,保存维护耗费心力。

这般低效与高耗,使得《永乐大典》这般鸿篇巨制只能以抄本传世,民间印书也仅局限于少量固定内容。

而这个时候,就可以拿出滚筒式油印机。

这是划时代的印刷突破。

凭借滚筒连续旋转压印的机械原理,每分钟可印八十页以上,数小时便能完成数百份资料的印制;

蜡版制版简便,换版灵活,单页成本低廉,且墨色均匀、质量稳定,即便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相较于前者‘刻版数月、出错即废’的窘迫,油印机以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优势。

而且制作起来的难度,也不是很大。

只需要取硬木车削成直径5-8厘米、长20-30厘米的滚筒,表面打磨光滑后裹上细布或动物毛毡以增强吸墨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