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494章 官职提升,身兼数职

第494章 官职提升,身兼数职(2/2)

目录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纲纪崩坏,吏治混乱,终将成为亡国之兆。

万幸当今陛下尚属清明,未曾因赏识而逾越规制,做出有违典章之事。

从八品到从七品,这样的官阶跃迁竟在陈羽入仕短短两日之内完成。

若不是他今日在奉天殿上展现出那般令人叹服的才识与气度,凭此功绩堵住悠悠众口。

恐怕这道升迁旨意一经颁布,朝中御史便会立刻群起而攻之。

而后文官附议,以违制滥赏为由弹劾劝谏,绝不会让此事轻易过关。

但有了能力展示之后,众人感觉这样的人才,待在从七品的位置上,很合适。

反观陈羽自己,对这份官职跃迁,脸上没有什么表示,很平静。

但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这样的结果,已经超出了陈羽的预期。

要知道从八品到从七品的跃迁,对普通官员而言,是一道需耗费三年左右光阴、历经多重考验,才能完成的跨越。

而陈羽却将这份‘三年之难’压缩到了两天。

说一句坐火箭升官,也不为过。

陈羽感受着周遭众人对于自己赏赐的反应。

发现并没有人提出异议之后,算是放下心来。

看来今日常会,算是告一段落了。

可谓收获满满!

反正比在内阁上处理事情,在官职上升迁快得多。

而且自己此次升迁,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算是将从八品到从七品之间的跃迁,地基打的很牢靠。

……

陈羽官阶来到了从七品,兼职的职位却是正八品的监丞。

监丞上面还有祭酒、司业压着,但若仔细分析的话,就能体会到这样安排的妙处,与监丞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监丞是古代学府体系中,核心监察与行政事务主管。

在校风建设与纪律管控中,监丞是无可替代的核心角色,堪称学府中学风与秩序的定海神针。

从日常课业考勤,杜绝旷课怠学、敷衍课业的懒散之风,到规范言行品行,严禁赌博酗酒、结党营私、对师长不敬等失德行为。

监丞一旦发现便即时纠举,轻则训斥罚役以儆效尤,重则革除监生资格、上报礼部追责;

不仅如此,还能监督老师,严格控制学科教学。

可以说陈羽今后对大学里面的师生,拥有着绝对的‘一票否决’。

而朱棣的核心出发点,是想要大学按照陈羽脑海中的后世构想,践行下去。

陈羽也希望大学能够发展成为带动大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而且祭酒、司业的职位,大多是处理学府跟朝廷的关系与事务,论对学府内部的掌控,还是监丞更胜一筹。

不管怎么说,陈羽对这个兼职监丞很看好。

毕竟他脑海中对于教育方面的改革,可是多得很。

看来今后又多了一个建立功勋的地方。

陈羽在脑海中简单思索一番职位变更后,态度恭敬的对着朱棣行了一礼,十分忠诚的说道:

“臣多谢陛下厚爱,今后必将鞠躬尽瘁,以报陛下圣恩!”

朱棣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朕不用你鞠躬尽瘁,只要求你今后在处理内阁事务的同时,也将大学里面的监丞干好即可。帮助朝廷培养一批人才,报效朝廷,以此来回馈朕的器重!”

陈羽的事情算是彻底告一段落,他在领完赏赐后,默默的退回到了文官队伍的最后一个位置。

朱棣也收起了笑容,目光开始在文武百官脸上扫视。

大学既然是一座对标国子监的学府,那么里面面对官职安排,定然也应该应有尽有。

监丞有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位祭酒,也需要慎重的选择一个五品以上的官员担任!

这可是大学今后的领导者,选择一个合适且资历足够的官员担任这项重任,至关重要。

朱棣深知一将无能、连累三军的道理。

大学今后开创的好不好,就看这个领导者是否能够跟陈羽配合的好。

不错。

朱棣心中选拔祭酒的标准,是在你优秀的基础上,还需要看是否能够跟陈羽配合好。

毕竟,你仗着资历高,有些才气,在担任祭酒之后,成天跟陈羽不对付,甚至对着干。

那要你干什么?

有才,能有陈兄弟有才?!

朱棣在一众四品及以上官员扫视一圈后,并没有发现特别合适的人选。

目光看向前列的几个正二品大员时,他目光突然一亮。

眼前不就有一个现成的吗?

礼部尚书李志刚!

合适!

太合适了!

本身就是礼部出身,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对外工作。

而且此次李志刚也是大学提议的建设者之一,跟陈羽关系相处的也不错。

让李志刚再兼任祭酒的位置,今后大学外部的各种政治的问题,不用多操心了。

而内部则由身为监丞的陈羽处理。

绝配!

再者李志刚也是一个才子,不仅能够写的一首好文章,字也是一绝。

这样一个资历、才学都极好的人,大学祭酒这个问题,简直在合适不过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外面的人,好像都传言李志刚是陈羽的在朝中的背景靠山。

这一切源于李志刚跟陈羽的君子之交。

给李志刚跟陈羽在一起办公的场合,估计也能将这点更加坐实。

这可以让今后想找陈羽麻烦的人,掂量掂量后果。

想到这,朱棣淡淡的说道:

“礼部尚书何在?”

“臣在!”

李志刚早就做好了等待领赏的命令,被点名后,当即站出来应道。

朱棣道:

“李爱卿,朝廷兴建大学一事,你也有功劳,朕让你兼任大学祭酒职位,不知你可愿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