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448章 屠龙初悟权与拳,饭间策论启新篇

第448章 屠龙初悟权与拳,饭间策论启新篇(1/2)

目录

陈羽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小朱,看来你已经想明白了。”

“汉王手中的卫所兵马,包括所谓在京师招募的私军,其实都是永乐帝赐予。”

“也就是说汉王如今手中的拳,说到底几乎全部来源于天子之拳。”

“用天子之拳打天子,很明显不可能实现;”

“小朱,你现在还认为太子所处的位置很危险,在大明会发生唐朝时期的玄武门夺权事变?”

陈羽定睛看着朱瞻基,郑重的问道。

最后一句话的问题,可谓直戳朱瞻基内心深处的一根刺。

毕竟唐朝的玄武门继承制,哪怕放在几百年后的大明,也是一件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永乐帝在一众儿子辈当中,最宠爱二皇子汉王不说,汉王本人朱高煦也是成天以李世民自诩。

这样的一副场景,怎能不让朱瞻基担忧、焦虑、内耗。

但现在,

朱瞻基想明白了其中权力的分配之后,整个人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李世民的拳力来自自身,而二叔的拳力来自天子。

因此,只要皇爷爷在世一天,二叔便绝对没有造次的可能。

按照皇爷爷的年龄来看,再加上又身强体壮,怎么着也还有二三十年。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有皇爷爷在上面压着二叔,二叔无论如何,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出来。

毕竟,皇爷爷不是李渊;二叔虽然整日以唐太宗自诩,但终究不是李世民!

……

之所以历史上永乐一朝,没有发生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就是朱高煦看似拥有极大的拳,可实际上近乎于无。

李世民发动军事政变的前提,是因李世民并非为普通的皇子,而是唐朝的开国核心功臣,是权力根基与皇权深度绑定的共创者。

在隋末乱世中,他亲自率军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麾下聚集了尉迟恭、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一批“从龙功臣”。

这些人不仅是他的亲信,更是大唐政权的核心构建者。

他的权力并非单纯依赖李渊的“赐予”,而是通过战功、人脉和实际掌控的军队,如秦王府私兵,形成了独立于皇权的势力体系。

玄武门之变前,他已担任尚书令、天策上将,掌握朝政实权和部分兵权,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本质是“两大权力集团的博弈”;

而朱高煦的权力根基,是依赖皇权赏赐的“依附者”。

朱高煦虽在靖难之役中立有战功,但其权力完全依附于父亲朱棣的皇权。

他的护卫队、藩王身份均由朱棣授予,所谓“私募三千军士”也始终处于朱棣的监视之下。

他既没有李世民那样“共创王朝”的功勋,也没有形成独立于皇权的势力网络,军中将领虽然支持汉王夺嫡,但本质上却是朱棣旧部。

陈羽伸了一个懒腰,站起身来对着朱瞻基说道:

“行了,小朱,今日有关屠龙术的课程‘权’,先到这里。”

“眼下也到了饭点,为师给你露一手,让你填填肚子。”

“你可以先待在这巩固一下方才课上的知识,书房里面纸笔都有,做下笔记,写番课后感悟都行。”

“待会吃饭的时候,为师再来叫你。”

朱瞻基听后不自觉的吞咽了一口唾沫,然后搓了搓手,嘿嘿笑了笑说道:

“有劳老师了,弟子就在这做笔记吧。”

说完,陈羽离开书房。

朱瞻基在书房中翻找出纸笔,随后坐在座位上开始了书写。

屠龙术第一课:

权!

权的本质是拳;

权从拳中来;

谁拥有的拳最大,谁便拥有天子之权!

写完之后,朱瞻基想了想,又继续写道:

军队才是一个君王的立足根本!

现在朱瞻基算是明白为什么大多数时候,皇爷爷可以在朝中力排众议的发布命令,如下西洋、建运河、编永乐大典等等。

原来在百万之拳的加持下,使得皇爷爷拥有的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无视其他的话语。

看来,刀剑里面出来的权,份量就是重!

……

不多时,

陈羽就搞出来了四菜一汤一罐,摆放在桌面上,招呼着朱瞻基在小院内落座吃饭。

瓦罐里面是梅菜扣肉,揭开盖子的瞬间,醇厚的香气便霸道地占据了整个屋子。

五花肉片切得肥瘦相间,在梅菜的铺垫下整齐码放,像一片片叠起的玉帛,油润的光泽从肉片间渗出,与深褐色的梅菜交相辉映,梅菜吸饱了肉汁;

旁边那道琥珀琉璃肉也毫不逊色,五花肉切得四四方方,经冰糖熬出的糖色裹得匀匀实实,油亮得能照见檐角飞翘;

青瓷碗里的翡翠虾羹,剥得净白的虾仁卧在碧绿的荠菜糊里,撒上几粒殷红的枸杞,像初春刚化的溪水里浮着的落英;

素碟是糟三样,嫩藕、毛豆、茭白用陈年酒糟腌得恰到好处,浅黄、翠绿、玉白三色交错,碟边还斜插着片鲜红的樱桃萝卜;

最后那碗鸡菌豆腐汤最见功夫,豆腐切得细如发丝,却根根分明不碎,鸡油菌熬出的汤色清亮,浮着层薄薄的金圈,撒上葱花时,香气陡然浓了三分;

朱瞻基的筷子先伸向梅菜扣肉,夹起一片送入口中,肉片软糯得入口即化,梅菜的咸香与肉的肥美完美融合,在舌尖萦绕不绝。

很快,师徒俩便不亦乐乎的吃了起来。

在吃的过程中,陈羽还是与之前一样,侃侃而谈。

只不过这次的侃侃而谈,与以往的那种没有目的漫天吹牛不同。

话题上有了注重点。

都在朝堂之上,在为君之道上,在后世的思想启蒙上。

陈羽之前以为朱瞻基只是一位稍微富庶点的商贾之孙,那当然是怎么牛逼,怎么吹。

一是为了装逼,二是为了开阔朱瞻基的眼界,方便对方今后能够更好的接手家族生意;

现在知晓了朱瞻基的真实身份,是多年以后,权势会在大明达到顶峰的皇太孙。

那肯定要时不时的向朱瞻基灌输后世的先进思想,与提高其自身的政治素养。

毕竟,如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场变局关乎国力,但更关乎思想;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因此,只要工业革命的思想烙印在小朱的脑海当中,方向有了,到达终点还会远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