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383章 阅卷开始,完美策论!

第383章 阅卷开始,完美策论!(2/2)

目录

宫里这么多中书舍人,皇帝能记住自己吗?

很显然,太祖朱元璋和建文朱允炆都没有记住黄淮同志,真正让黄淮的人生发生转变的人,是永乐帝朱棣。

建文四年,社会大哥朱棣赶跑了自己的小侄子朱允炆,在南京登基为帝。

皇帝前脚登基,后脚就召见了两个人。

解缙;黄淮!

谢缙无需多说,大明第一才子,加上跪舔朱棣,一上来就受到了重用!

而彼时这位满腹才学却郁郁不得志的黄淮,见到朱棣,十分惶恐。

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大明朝廷里混了十来年,却连太祖和建文的面也没见过。

当年金榜题了第五名,他还是个意气风发,想要指点江山的少年,而如今白丝上鬓,他已经是个在官场沉浮多年,饱经沧桑的中老年人了。

朱棣开门见山,只问了黄淮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对“靖难之役”有什么看法?

这实在是一道极为凶险的题目。

如果你说靖难之役的是造反,按照朱棣的脾气,很有可能直接叫来两个锦衣卫,把你拖出去就咔嚓了;可如果你说靖难之役是顺应天意,朱棣同志是牛逼,皇帝同样不会很开心,因为朱棣向来最是反感阿谀奉承,嘴里没有一句真话大臣。

如此看来,黄淮不管怎么回答,下场恐怕都不会很好。

于是黄淮心一横,干脆什么也不说,不管皇帝问什么,只管在地上哐哐磕头。

朱棣很满意,虽然一番对话下来,皇帝并没有搞清楚黄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证明这家伙的嘴很牢靠。

不该说的不说!皇帝需要这样的人。

黄淮也是通过自己与朱棣的第一次见面得到启发,这才有了策略的第一道题。

本质就是你对朱棣靖难登基的看法。

其实出完题目之后,黄淮感觉有些超标。

但没办法,毕竟他可是知道这一场恩科朱棣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原本黄淮还全神贯注的批阅答卷,可他突然感觉周遭的环境安静下来。

他一时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自己耳朵不好的老毛病犯了。

结果放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来,发现方才正在各自位置上批阅答卷的考官,正围着一名改卷官。

按理说,这种场景应该更加喧闹才对。

但是聚集地一众改卷官却十分安静,似乎有一张考生的答卷,拥有着极致的吸引力,让他们一时之间都忘记了说话。

黄淮:“???”

难道有什么惊天地的文章诞生了?

黄淮没有出声呵斥,而是站起身来,拨开人群,不断向里面挤去。

挤到跟前后,他出声问道:

“诸位如此聚集,难不成阅卷过程发生了什么问题?”

此话一出,稳稳坐在座位上批改考卷的官员,当即回过神来。

他脸上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兴奋的说道:

“大人,这里有一份完美试卷,完美啊!”

此话一出,周围阅卷官纷纷附和:

“是啊,这位考生无论是经史子集的理解,还是策略,都堪称完美!”

“不错,哪怕是将这份答卷对比洪武一朝的状元答卷,恐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人,在我等看来,此份答卷可以评为上上等,位居一甲!”

“方才我等就是因为这张答卷的策略,才都被聚集于此,他竟在原来的程朱理学思想之上,融入儒家后,做出了另外的延伸!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啊!”

“大人,您坐下来看看。”

那名坐着的阅卷官急忙站起身来,将座位让了出来。

黄淮一脸诧异的坐了下来,饶是他有些城府,可在一众阅卷官的言语之下,心中的好奇也是溢于言表。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让这些家伙看了一眼之后,就定下来一甲的评级。

一个阅卷官这么说,可以认为是个人喜好,有着夸大的嫌疑;

但一群阅卷官这么说,那么这份答卷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尤其是众人对其评价最高的,当属策略!

莫不成,这位考生还没有步入朝廷,就已经是一位拥有治世之能的大才?

黄淮刚一低头,正好看见了答卷上策略最后一题的几个标题大字!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黄淮眉头微皱,不得不说,简简单单几个字,可是越是在心中品味,就越是有一种感悟。

悟道?

不至于。

他不打算从经史子集从头开始看了,而是打算就从这一篇策略开始。

(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而不知,则为冥行……)

“嘶~”

饶是黄淮心智坚定,可是看到这里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答卷上的字似有千钧,如惊涛骇浪。

黄淮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再次往下看去。

(格物致知……)

黄淮看到这里时喉头滚动,头皮发麻,这分明在说圣贤之道不在故纸堆里,而在人心一念间!

整篇文章上千字,黄淮读的很是耐心,读完了之后,他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怪不得能够引起阅卷官的围观。

“了不起!”

他依靠在椅子上,缓缓说到:“以程朱理学与儒家感悟出了新的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里面已经可以见到圣人的影子!”

黄淮经过了最开始的震撼,如今的情绪已经调整过来,他说的其实很含蓄,心中想的是这篇文章不仅可以看见圣人的影子,还可以看到圣人的身形!

“天佑永乐一朝!初次开恩科,就给朝廷送来了这样的大才,这是上天在预示永乐一朝今后注定辉煌!”黄淮感觉自己看完这一份答卷之后,已经完成了朱棣私下里交代给他的任务。

能对抗程朱理学思想的新鲜血液领头羊,找到了!

“天佑永乐!”

“天佑永乐!”

“天佑永乐!”

……

阅卷官纷纷附和。

杨荣好不容易从外面跟在黄淮身后挤到前面,只是简单的看了两眼之后,当即头皮发麻。

只因他认出了这份答卷是何人所做:陈羽!

………………………………

为快速过渡恩科剧情,下个月前几天会请假爆更,一天五章起步(计划每天六章)。

各位读者大大,可以好评、免费礼物支持一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