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从零开始的训练(2/2)
以前条件差,可能需要英勇的战士们用命去拼,可是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就要考虑更好地保证飞行训练的效果和飞行员的生命了。
这也是各国最开始的时候都使用教练机的原因,而我们这边也是如此,同时也初级教练机的发动机和航程也是简配的,就算用坏了也不心疼。
在我们根据地工业区,不仅仅是飞行员在刻苦训练,争取不浪费任何一秒钟,就连地勤维修人员,也是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各种维修技术。
这种教练机经过长时间的飞行,机身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在专业的机械师的带领下,被选拔上来的地勤维修人员日夜不停地学习如何维修保养飞机。
基本上都是一个高级机械师带一百多个学员,以八个小时为一个班次,一天二十四小时,就可以分成三个组,每组四十人进行现场实物维修操作。
没有轮到的话,就对着一些关于飞机各零件的资料学习,或者总结一些经验。
大部分学员甚至在维修车间支起了一个行军床,累了倒头就睡,醒了以后又继续学习。
虽然教官们规定只要工作八个小时就行了,可是面对这种难得的机会,谁也不想轻易浪费时间,大家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学习或者实际操作。
几乎所有人都在维修车间待了14个小时以上,没有任何其他的活动,只有不断磨炼技术,争取早日能独立完成工作
当然,也正因为大家有这种舍得付出一切的精彩,学员们的经验和技术那是飞速提升,目前一些简单的飞机故障也能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维修,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毕竟在他们来到基地之前,估计连飞机长啥样都没见过,现在已经能初步上手,已经远远超过孔昊的预料。
用一名小战士的话说:“我们现在与敌人那边做比较的话,那简直是天差地别,这可是我们好不容易盼来的机会,如果不拼命的话,怎么对得起根据地的父老乡亲。”
同时不仅仅是飞行员和地勤维修人员,还有不少的研发设计人员,他们也在机场附近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利用从国外运输的零件,根据我们工业区的实际加工能力,先从一些零件开始仿制。
毕竟运输机的空间和载重是有限的,教练机的那种机壳太占用空间了,如果我们根据地能自己生产性能差不多的零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些就完全可以运输更多的关键设备,组装更多的飞机,同时也为将来我们研发属于自己的飞机做好铺垫。
如果没有这些过程的话,就算孔昊把国外最先进的飞机图纸放到我们的技术人员手里面,估计也生产不出来,有些步骤是真的不能省,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当然,机场的后勤保障那也是极为到位的,从国外运回来的牛奶粉和豆奶粉,在别的地方只是偶尔尝一下,可是在机场这边却是无限量供应,里面还加了不少白糖,只要疲惫的人喝上几口,就能迅速恢复体力和精神。
要不是大家实在接受咖啡的怪味道,孔昊还想从国外弄一些咖啡回来提神。
至于吃的就更不说了,都是根据地最好的,那种之前晒干的鸡蛋粉要求每天必须喝一大碗,用充足的营养来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