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四)(2/2)
这是一栋位于市郊的独栋别墅,庭院深深,戒备森严。
“陈先生,久仰大名。”孙博文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男子,亲自出门迎接。
在宽敞的会客厅里,孙博文小心翼翼地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个长条形的锦盒,放在茶几上。
“这是我孙家的传家宝,一幅清代着名画家石涛的山水图。”他缓缓打开锦盒,露出一卷古画。
陈轩仔细观察,只见画作气势磅礴,笔墨苍劲,确实有石涛画风的神韵。
“孙先生,可否让我近距离观察一下?”陈轩问道。
“当然可以。”孙博文将画卷展开,铺在特制的案几上。
陈轩戴上手套,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画作的每一个细节。他时而用放大镜查看笔触,时而用手电筒照射纸面,观察纸张的纤维结构。
“苏晴,麻烦你拍几张高清照片,特别是这几个角落。”陈轩指着画卷的几处位置说道。
苏晴立刻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起来。
“陈先生,有什么发现吗?”孙博文紧张地问道。
陈轩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便携设备——多功能光谱仪。
“这是用来分析颜料成分的。”陈轩解释道,“不同年代的颜料,其光谱特征是不同的。”
他用光谱仪对画作上的几种主要颜色进行了检测,然后将数据记录下来。
“孙先生,这幅画……有些可疑。”陈轩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可疑?”孙博文的脸色立刻变了,“您的意思是,这幅画是假的?”
“我还不能确定。”陈轩摇头,“但有几个地方让我产生了怀疑。”
他指着画卷的一角:“你看这里,印章的印泥颜色有些异常。清代早期的印泥,通常含有朱砂成分,颜色会呈现出一种暗红色,而这幅画的印泥颜色偏鲜红,更像是近现代的印泥。”
孙博文立刻反驳:“这可能是因为保存环境不同导致的颜色变化吧?”
“有这种可能。”陈轩点头,“所以我需要进一步确认。”
他又指着画中的一处细节:“还有这里,石涛的山水画,通常会在细节处留下一些独特的笔触,我们称之为‘石涛点’。这幅画虽然模仿得很像,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
小林在一旁补充道:“我们之前处理过不少高仿品,有些仿造者的技艺确实非常高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只要仔细观察,总能发现一些破绽。”
孙博文的脸色更加难看了:“陈先生,您知道这幅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这是我孙家几代人的骄傲!如果它是假的,那将是对我们家族的巨大打击!”
陈轩理解孙博文的心情,他平静地说道:“孙先生,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我必须非常谨慎。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不会轻易下结论。”
他思考片刻,提出了一个建议:“孙先生,我想将这幅画带回工作室,用更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当然,如果您不放心,我们可以全程录像,确保画作的安全。”
孙博文犹豫了片刻,最终点头同意:“好吧,我相信你们的专业素养。但我有一个要求,无论结果如何,都希望你们能保密。”
“我们会的。”陈轩郑重承诺。
回到工作室后,陈轩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鉴定工作中。他动用了工作室所有的专业设备,对古画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首先,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了画作的纸张纤维,发现这是一种清代中期常见的宣纸,这一点没有问题。
接着,他对颜料进行了更详细的光谱分析,发现其中一种绿色颜料的成分与清代早期的颜料有所不同,更像是近现代才开始使用的化学颜料。
最后,陈轩决定动用他的“杀手锏”——玄鉴镜。
他将玄鉴镜轻轻覆盖在古画之上,闭上眼睛。很快,一幅幅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
一个现代的画室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临摹一幅古画。他的技艺非常高超,每一笔每一划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在他身边,放着各种现代化的绘画工具和颜料。
陈轩睁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真相已经大白。
“怎么样?”苏晴和小林异口同声地问道。
陈轩缓缓摇头:“很遗憾,这幅画确实是现代仿品。而且,根据玄鉴镜显示的画面,这幅画的仿造者应该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专门从事古画仿造工作。”
小林愤怒地说道:“这些可恶的造假者,不仅欺骗了收藏者,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亵渎!”
苏晴则担忧地说:“那我们该如何向孙先生解释呢?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陈轩沉思片刻:“我们必须告诉他真相,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先肯定这幅画的艺术价值,然后再委婉地告诉他鉴定结果。同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协助他追查这幅画的来源,或许能找到造假者的线索。”
第二天,陈轩三人再次来到孙博文的家,将鉴定结果告诉了他。
如他们所料,孙博文的反应非常激烈。他一开始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甚至怀疑陈轩的鉴定结果有误。
但当陈轩向他展示了详细的检测报告和玄鉴镜显示的画面后,他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这怎么可能……”孙博文失神地坐在沙发上,喃喃自语,“这幅画是我父亲在二十年前从一位老朋友那里购买的,花了整整五十万!”
“孙先生,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陈轩安慰道,“但请您冷静下来。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或许能追回您的损失。”
孙博文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您能帮我?”
“当然。”陈轩点头,“我们可以从这幅画的来源入手,找到您父亲的那位朋友,或许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线索。同时,我们也可以向警方报案,将这件事交由专业的部门处理。”
孙博文沉默良久,最终点头同意:“好吧,我听您的。这件事,就拜托你们了。”
离开孙博文家后,陈轩站在庭院中,望着这栋豪华的别墅,心中感慨万千。
“看来,我们的‘民间鉴宝行’,不仅要面对感人的历史故事,还要应对这些令人愤慨的造假事件。”苏晴说道。
小林点头:“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警惕。这些造假者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陈轩若有所思:“这个仿造者的技艺确实非常高超,他应该不是一个人在行动,背后很可能有一个专业的造假团伙。如果能打掉这个团伙,将是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巨大贡献。”
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这个案子,我们一定要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