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三)(1/2)
第1019章勋章的背面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滨海市老城区的石板路上。陈轩、苏晴和小林站在一座略显陈旧的居民楼下,仰头望着那一排排斑驳的阳台。
“就是这里了。”小林看了眼地址,确认道。
这是他们“民间鉴宝行”的第七站。委托人是一位叫赵建国的退伍老兵,要鉴定的是他父亲留下的一枚抗战勋章。
三楼,302室。门开得很慢,一个满头银发、身形佝偻的老人出现在门口。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衬衫,眼神却依旧锐利。
“你们就是电视上那个鉴宝的小陈吧?”赵建国的声音沙哑,但很有力。
“赵爷爷您好,我们是。”陈轩微笑着点头,“叨扰您了。”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却异常整洁。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英气勃发。
“这是我父亲,赵大勇。”赵建国指着照片,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他参加过淞沪会战,立过功,这枚勋章就是那时得的。”
他从一个旧木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色的绒布盒。打开,一枚铜质勋章静静地躺在其中,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散发着古朴的光芒。
陈轩接过勋章,入手微沉。他没有急着用玄鉴镜,而是先仔细观察勋章的每一个细节。
“这是青天白日勋章?”苏晴轻声问道,她已经举起相机,开始从不同角度拍摄。
“不是,”陈轩摇头,“这是抗战时期颁发的‘忠勇勋章’,级别虽不如青天白日,但也是对军人英勇行为的高度认可。”
他指着勋章正面的图案解释道:“你们看,这是一个持枪站立的士兵形象,周围环绕着稻穗,象征着保家卫国、扞卫丰收。背面应该有编号和颁发日期。”
赵建国激动地点头:“对对对,我父亲以前跟我说过,这勋章上有他的名字和编号,是独一无二的!”
陈轩轻轻翻转勋章,背面果然有一行阴刻的文字和数字。然而,当他看清那行字时,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赵爷爷,您父亲叫赵大勇对吧?”
“是啊,怎么了?”老人敏锐地察觉到了陈轩表情的变化。
“这枚勋章背面刻的名字是……赵二勇。”陈轩指着那行字,语气尽量保持平和。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赵建国的脸色变了,嘴唇哆嗦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不可能!”他一把拿过勋章,戴上老花镜仔细辨认,“这……这怎么会是赵二勇?这明明是我父亲的勋章啊!”
苏晴和小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这个发现,无疑是对老人情感的巨大冲击。
陈轩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再次接过勋章,从包里取出了放大镜和一个小巧的手电筒。
“赵爷爷,您先别着急。我们来做一个更细致的检查。有时候,勋章可能会被调换,或者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他用手电筒照射勋章边缘,仔细观察金属的包浆和磨损痕迹。又用放大镜检查背面刻字的刀痕。
“苏晴,帮我拍一张背面刻字的特写,注意光线。”陈轩说道。
“好的。”苏晴调整相机参数,咔嚓一声,拍下了清晰的照片。
陈轩看着照片,眉头皱得更紧了:“这刻字的刀痕……有些奇怪。”
“怎么奇怪?”小林凑过来问道。
“你看,这几个字的刻痕深度不一,而且刀痕的边缘有些发毛,不像那个年代的工艺。”陈轩指着照片解释道,“那个时期的军功章,刻字都是由专门的工匠手工完成,技艺非常精湛,刀痕应该是干净利落的。”
赵建国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你的意思是……这枚勋章是假的?”
“我没说它是假的。”陈轩摇头,“只是这刻字……很可能是后来被人改过的。”
“改的?”赵建国的声音提高了,“谁会改这个?这可是我父亲用命换来的荣誉啊!”
老人的情绪开始激动,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苏晴赶紧倒了杯水递过去:“赵爷爷,您先喝点水,别激动。陈轩只是在分析可能性,我们一定会查清楚的。”
陈轩深吸一口气,决定动用玄鉴镜。这是他最后的手段,也是最可靠的手段。
他从胸前取下玄鉴镜,默念口诀,将镜面轻轻擦拭干净。然后将勋章放在桌上,用玄鉴镜缓缓覆盖。
当镜面接触到勋章的那一刻,陈轩的眼前闪过一道金光。紧接着,一幅幅模糊的画面开始在他脑海中闪现——
硝烟弥漫的战场,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一个年轻的士兵中弹倒下,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画面一转,是一个昏暗的小房间。一个男人正拿着刻刀,小心翼翼地修改着一枚勋章背面的刻字。他的脸上满是焦虑和犹豫。
“赵二勇……赵大勇……”男人喃喃自语,“对不起了兄弟,我也是没办法啊……”
画面再次转换,是赵建国年轻时候的样子。他从一个老妇人手中接过一个木盒,老妇人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的遗物,一定要好好保管。”
陈轩猛地收回玄鉴镜,大口喘着气。刚才的画面信息量太大,让他一时间有些难以消化。
“陈轩,你看到了什么?”苏晴关切地问道。
陈轩看向赵建国,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赵爷爷,这枚勋章……确实是您父亲的。”
赵建国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那为什么上面刻的是赵二勇的名字?”
“因为它被人改过。”陈轩缓缓说道,“而且,改字的人……很可能是您父亲的战友,赵二勇。”
“赵二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赵建国不解地问道。
陈轩整理了一下思绪,将自己从玄鉴镜中看到的画面,用尽量平实的语言描述给老人听。
“根据玄鉴镜显示的信息,您父亲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赵二勇是他的战友,在清理战场时找到了您父亲的遗体和这枚勋章。他将您父亲的遗体送回了家乡,却将勋章留了下来。”
“为什么?”赵建国追问,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
“因为他自己的勋章在战斗中遗失了。”陈轩的声音低沉,“那个年代,军功章对一个军人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退役后生活的保障。赵二勇可能是出于无奈,才将您父亲的勋章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房间里再次陷入沉默。这个真相,比勋章是假的还要让人心酸。
赵建国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手中紧紧握着那枚勋章,眼泪无声地滑落。
“不……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我父亲的战友……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陈轩理解老人的感受。这不仅是对一个物品的质疑,更是对一段历史、一份情感的冲击。
“赵爷爷,我知道这很难接受。”陈轩轻声说道,“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充满了无奈和复杂。赵二勇或许有他的苦衷,或许他后来也一直活在愧疚中。但无论如何,这枚勋章所代表的荣誉,永远属于您的父亲——赵大勇。”
赵建国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陈轩:“小陈,你能……你能帮我找到赵二勇吗?我想问问他,这到底是为什么。”
陈轩点头:“我们会尽力的。赵二勇既然能将您父亲的遗体送回家乡,说明他知道您家的地址。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查找那个年代的退伍军人档案,或许能找到他的线索。”
小林也附和道:“对,我们‘民间鉴宝行’的初衷,不只是鉴定文物的真伪,更是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去追寻。”
赵建国擦干眼泪,郑重地点了点头:“好!那就拜托你们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知道真相。”
陈轩将勋章小心地放回绒布盒中,递还给老人:“赵爷爷,这枚勋章对您来说意义非凡,一定要妥善保管。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的。”
离开赵建国家后,三人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没想到,这次的鉴定会引出这样的故事。”苏晴打破沉默,轻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