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死活于他何干(1/2)
二来,倘若此事交由覃芊落或者苏锦韵提出,那形势便截然不同了。
以萧太子那谨小慎微、多疑善察犹如惊弓之鸟般的性格,一旦察觉到这两位身份特殊、在朝堂上举足轻重之人主动提及此事。
心中必定会瞬间如临大敌,警报大作,不由自主地拉起层层戒备。
这种戒备一旦产生,便如同堤坝决口,极有可能引发萧太子的警觉。
导致整个精心布局、环环相扣的计划如同脆弱的玻璃制品,在瞬间支离破碎,功亏一篑。
所有为此付出的心血与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化为泡影。
两人沿着蜿蜒曲折、雕栏玉砌的宫道,缓缓朝着御书房的方向前行。
一路上,静谧得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能听见他们轻微而有节奏的脚步声。
以及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声清脆鸟鸣,宛如天籁之音在这寂静的空间里回荡。
周围的宫墙高大而威严,仿佛沉默的卫士般静静地伫立着。
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见证着这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的一幕。
一切都如往昔般平静而有序,仿佛岁月在这里停滞,未曾泛起丝毫波澜。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各方的心思与谋划在无声地交锋。
宁沅承的神情随着脚步的移动逐渐放松下来,原本紧绷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仿佛置身于一个毫无威胁的安乐窝。
他甚至主动与裴砚辞兴致勃勃地聊起了诸多事宜。
从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微妙平衡,到民间百姓的家长里短、生活百态。
从当前的局势,到未来充满变数的发展规划。
话题涉猎广泛,言语之间你来我往,颇为融洽,宛如两位相交多年的挚友在倾心交谈。
在这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宁沅承心中那原本如丝线般缠绕、挥之不去的最后一丝疑虑,也如同轻烟般在微风的吹拂下。
彻底消散于无形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事实上,宁沅承的内心深处,对那些正遭受水患无情肆虐的百姓的死活,着实是抱着一种冷漠淡然、视若无睹的态度。
那些百姓的苦难与他毫无关系,只是他人生舞台上无关紧要的背景。
然而,他并非不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心里如同明镜一般,自己终究还未登上那至高无上、万人敬仰的皇位。
在这朝堂之上,他的一举一动都如同在聚光灯下,备受各方瞩目。
倘若此时在众人面前公然表现出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的冷漠模样,无疑会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
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轩然大波,对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声誉以及未来的登基之路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甚至可能成为他登顶之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反正距离登基称帝还有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过是佯装出一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样子罢了。
对于擅长伪装、精于权谋的他来说,这并非什么难事。
他只需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恰到好处的关切与忧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语,做出一些表面功夫,便能蒙蔽众人的眼睛。
宁沅承这般暗自思忖着,心中算盘打得啪啪作响,脸上却依旧维持着那副温和亲切、关切民生的神情,没有丝毫破绽。
仿佛他真的是一位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殚精竭虑的贤明储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进入御书房后,宁沅承如同回到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地一般,轻车熟路地走到太子专属的位置旁。
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舞者在舞台上演绎着完美的舞步。
他缓缓坐下,身体微微后仰,神色悠然自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尽显王者之气。
他静静地等待着裴砚辞继续往下陈述,眼神看似专注,实则早已心不在焉。
此刻,他的心思早已飘到了千里之外,沉浸在自己那充满贪欲的算计之中。
他暗自盘算着在应对南方水患的各项事务中,究竟能够巧妙地扣下多少银两。
既能满足自己日益膨胀、如同无底洞般的贪欲,又不至于引起众人的怀疑和察觉。
毕竟,在他那狭隘而贪婪的观念里,这些原本用于救助百姓、拯救苍生的银两。
日后都将理所当然地归自己所有,成为他财富宝库中的一部分。
就这么白白用在那些他眼中如同蝼蚁般微不足道的百姓身上,他实在觉得如同割肉般心疼。
每个铜板都仿佛是从自己身上硬生生地剜下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