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34章 平定两广

第534章 平定两广(1/2)

目录

第534章平定两广

“再打一仗打哪,云南”眾人闻言顿时一愣,当即问道。

朱亮祖点点头,“这不是明摆著的事嘛,此战结束之后,福建、两广、四川就都平定了,只剩云南还未归附,听说那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手中还有近十万大军,大理的段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们又岂会轻易归附。

“而我们的五个方面军,一方面军在镇守河套、山西、四川,要时刻防备漠北的残元势力,杨璟的三方面军在镇守辽东,要看著辽东的残元、女真、还有高丽,四方面军盯著西北,估计也无暇分身。

“五方面军要镇守两广,还要时刻紧盯南面的安南,只有我们二方面军,现在打完了福建,又在腹地,还没什么防备任务,打云南不用我们还能用谁最多再让常遇春的五方面军出一支偏师,从广西侧翼给我们掩护一二罢了,打云南的主力还是得我们来。”

眾人闻言都点了点头,朱亮祖这分析倒是有理有据。

不过冯胜这时又突然问道,“可要是这样的话,等打完云南,我们岂不是也要在云南长期镇守了,五个方面军都有各自的防备任务,那还怎么军改”

“这有何难,大不了先从每个方面军抽调一半的兵力,先调一个集团军回京师,等改编完了再去把驻地把另一个集团军换回来,轮换改编唄。”廖永忠闻言当即道。

“而且我以为军改这个事绝对没那么快,別的不说,就按全军火器化的改编法子,你总得先把几十万支火枪,上万门火炮造出来吧,不然没有武器怎么改

“还有刚才仲中兄弟所说的火器缺点,別忘了咱们军中那些火器都是谁造出来的,陛下亲手打造的燧发火枪和各式火炮,禁卫师的火器战法也是陛下亲手操练,这世上论及对火器的精通和运用,陛下若认第二,谁还敢称第一,连你都能想到的火器缺点,陛下会想不到

“之前咱们也在建康驻扎了小半年,早就有风声说陛下在让总装的那个陶广义改进新式火枪,这改进新式火器,再等造出来量產,怎么不得一年半载,新式火器造不出来,军改又哪是那么快的事。”

“这倒也是。”眾人闻言顿时纷纷点头,一想到今后还有云南要打,便也不再过多討论这军改之事。

只是与他们同处一室的方国珍,却因为是后来的降將,而且没怎么跟二方面军的人接触过,导致互相之间比较生疏,若是杨璟在这的话,方国珍倒是能跟他聊两句,好歹当初两人在杭州见过,但是现在.

方国珍见几人聊的起劲,想了想还是问道,“说起这军改,不知几位將军可听说过什么海军的消息”

“不知道。”

“没听说过。”眾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覷的摇了摇头,这个事他们还真不清楚,而且本来就是一群陆军军官,对此也不怎么关心。

方国珍见眾人都在那摇头,便尷尬道,“若是不知道就算了。”

就在这时,坐在上首的高耀倒是说了一句。

“海军之事,他们不知道也很正常,不过北伐的时候,我倒是在大都听陛下和枢密院的几位尚书提起过一些,海军本就是另组建的新军,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军改之说。

“若是询问职位方面的安排,这个方將军倒是不必担心,水师方面的將领,除了方將军和我军本就有的三支水师,以及从徐宋投过来的陈友谅陈將军,肯定都有安排。

“陛下欲组建三支海军舰队,每支大舰队都是集团军级,海军总部为方面军级,三支大舰队来就有军总管的职位,到了海军起码也是在三大舰队之一履职。

“就算做不到舰队司令这样的主官,起码也是个副官,大概和陆军集团军的副总兵一样吧,这样也正好对应你的中將军衔。”

方国珍闻言恍然大悟,顿时拱手致谢道,“原来如此,多谢高训导告知。”

高耀摆了摆手,“这没什么,本来对你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机密,就算我不说,估计你也很快就会知道,不过有一点还是要提醒方將军的。”

“请高训导赐教,在下洗耳恭听。”方国珍连忙谦卑的说道。

高耀当即道,“陛下所建的海军,还是和传统水师不太一样的,將军也和我军水师交过手,知道我军水师善用火器。

“还有那艘远渡重洋的远望號战舰,就算方將军没见过,但之前去建康开作战会议的时候,应该也见过在建康码头处停泊的两艘新船,海军的战舰要全部换装新式的火炮战舰,以往水师中的船只,不论是江船还是海船,全都要淘汰掉,换上专门打造的炮舰。

“而建康船厂的建造速度又不算很快,想要把海军三支舰队的编制填满,可是需要不少时间,到时若將军麾下的战舰换装不及,还请不要多想,毕竟朝廷先给哪支舰队换装,也是要经过多番深思熟虑的。

“比如北边靠著高丽,又要防备日本倭寇,南洋那边要打击海盗,保护我国海商,以及威慑苏禄等南洋小国,南北皆任务重,时间紧,自然处於中间的那一支,换装就慢一些。”

这话里面的信息量就很大了,方国珍也是人精,立刻听出其中的意思,这意思就是说,鲁锦准备打造三支舰队,全用炮舰,北面一支专门对付倭寇,南边一支在南洋打海盗,中间还有一支,因为防备任务较轻,换装也会更慢一些。

而高耀特意对他提起此事,那就说明他很可能是要被分到中间这一支舰队了。

不过这样也好,方国珍本身就没有打算在圣武军中出头,毕竟他不是鲁锦的嫡系,能低调一点更符合他的本意,而且靠近中间位置,那就是东海了,正好他本身就出自台州、舟山,对这附近的海域也比较熟悉,能在自己家门口任职,担任一个不错的职位,还能安度晚年,那简直最好不过了。

想到此处,方国珍当即再次拱手道,“多谢高训导提醒,不过我这人本来也没啥大志向,换装快慢我倒是无所谓,能安稳一些自然更好,这一点倒是高训导多虑了。”

高耀当即点了点头,“方將军有这个心理准备便好.”

与此同时,就在二方面军的一眾將领在这里討论军改之事的时候,常遇春的第五方面军,和四川方向繆大亨的第四集团军也没閒著,都在按计划向目標地域推进。

常遇春的第九集团军三月底从南京出发,五月初抵达赣州南康,跟赣州的熊天瑞会师后,又派人联络了位於旁边湖南郴州的第十集团军,与廖永坚、邓顺兴两人取得联繫后,双方又商定了进攻计划,决定分两路出兵。

常遇春亲率第九集团军,从赣南出发,进攻梅岭关,攻向广东南雄;廖永坚和邓顺兴的第十集团军,从湖南郴州的宜章出发,沿著武水进攻广东韶关。

两路大军不分主次,全是主力,谁先取得突破,谁就去绕到敌军后方,和另一路大军前后夹击,击败敌军主力,將敌军主力歼灭之后,再去英德会师,然后直捣广州番禺城。

计划敲定,两路大军在五月中旬正式出兵,常遇春这一路,他手下的熊天瑞在赣南驻扎久矣,也早就动过攻打广州的心思,但几次都未能成功,见常遇春要攻打梅关,当即跟他说广东元军在梅关布置了不少兵力,肯定没那么容易破关,还不如去湖南跟第十集团军会师,大家一起从韶关打过去,己方兵那么多,广东元军肯定挡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