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八零女翻译官被糙汉醋王宠翻了 > 第287章 国际舆论

第287章 国际舆论(1/2)

目录

前线指挥部的政治宣传处安置于后勤保障基地。

一幢两层式的低矮平房,浅灰水泥外墙未经粉刷,经年累月之下被风沙磨出些细微麻点,除开几扇钢窗统一刷上了军绿色的油漆,整体色调过于单一,朴素而不起眼。

二楼,走廊尽头的处长办公室内,一位鬓角已染薄霜的中年男人身着笔挺军装,手掌猛地拍向桌面,气势如虹。

男人掌底与木桌相触的瞬间,那张压在桌缘的外文报纸被指缝挤起,瞬间堆出几道深深的褶皱。

中年男人气结怒喝:“这简直就是倒打一耙!”

报纸上,仅首行那道放大加粗的标题就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版面规模,字体醒目异常,足以抓住所有受众人群的眼球。

——「DidChiaUse“Secret“os」

(中国使用了“秘密”武器吗?)

一个极其简单的疑问句。

却能如蝴蝶振翅般引发链式反应效应。有人笔尖轻轻一颤,以此为引,悄然抛出一枚精心炮制的“话语炸弹”,转瞬便能在国际舆论场中掀起了一场大型海啸,搅得地动山摇。

这并非一场关于真相的探求,而是一场没有硝烟却更为残酷的战争。战场,发生在新闻纸上。

对于那些身处和平国度的人们而言,战争往往只存在于新闻简报的标题和遥远国度的照片里。那些经过层层筛选的字词和图片,塑造着他们对于正义和邪恶的全部认知。

恰如桌上这份新鲜出炉外文报纸,其中吸睛程度仅次于标题的信息量,无非就是那几张惨绝人寰的Y军伤亡战士照片,任人浮想,引人共情。

他们的手段堪称高明,其核心运作机制绝非赤裸裸的谎言,而是一套更为精巧的“叙事工艺”:锁定单一信源进行选择性报道,通篇披着“客观”的虚假外衣,实际上字里行间无处不蕴含着浓浓的倾向性和引导性,使用“据传”、“可能”、“疑似”这类模糊措辞织就防护网。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既为自己挂上“免责保险”,又不动声色抛出骇人听闻的重磅指控,箭头直指中国人民解放军!

他们的居心昭然若揭,力求将一方塑造成残暴不仁的“侵略者”形象,而另一方则是何其无辜的“受害者”。

与其说他们是在呈现事实,不如说是在播种怀疑,悄无声息地将预设立场植入受众认知。

与其说这是关于真相的辩论,不如说这是一场争夺道德制高点、塑造国际叙事、孤立打击对手的信息博弈。

舆论战和军事行动向来是相辅相成的两条纽带,是不可切割的一个整体。

舆论场上的失利极有可能转化为军事和外交上的额外压力,以至于进一步陷入政治被动的局面,最终系数反噬到战场上。

反之,一场成功的舆论反击,不仅能瓦解对方的道德攻势,更能为己方的军事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争取宝贵的国际默许、中立、甚至是支持,从而减轻政治外交层面的阻力,为前线将士创造更有利的战略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