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夏汛水急,陆断太阿(2/2)
蛟妖自西江东进,驭洪而行,浪涌千尺,将打下来,势若崩山。江面黑雾弥天,染雨为冰,落土土烂,落木木枯,森寒蚀骨。雷雨之中遍布赤瞳,如星如炬,蛟吟兽吼声震四野。
然君勿虑,吾等坚守北江,投以石犀、铁狮、金牛等镇水厌胜之物入江,叫蛟族难以发水行洪。另在大江小河之上密筑桥梁,多为拱桥、廊桥、闸桥,或大或小,数以万计,既可镇水,又可截流防洪。吾等在桥下悬以铁剑、钩叉、钉耙等锐器,直坠水中,以防蛟蛇顺水脉入侵、兴洪,见效斐然。
江中沙洲与大江两岸均修建有镇江楼,既作镇压水脉之用,也作为大阵枢纽,勾连诸桥、桥下锐器、水中镇器,使之彼此气机勾连,防毁、防窃。诸器物、桥、楼联合成阵,如山如墙,能防风防浪。
吾今为「及雨长老」,听命于江北前线白云山枢机,专行预备急援之事。昨日,前线西樵山据点告急,吾奉命驰援,鏖战一日夜,斩四洗魔蛟一条,下洗水兽两只,另有小魔小妖不计。吾斩先锋大将后,率众反攻西江,于今日寅时一举击沉平沙洲北侧四千亩,士气大振。
噫!魔焰虽凶,然道光更盛;蛟蛇猖獗,只一时之害。吾等准备妥当,万众一心,定能御魔于北江之外。君在滇文,亦是群魔环伺之地,万望珍重,勿以庾阳为念。待他日君来,必能见大江风平浪静,明月依旧。
另,平沙洲魔蛟额生一片三色之鳞,日照辄发七彩迷离虹光,颇为罕见,吾取之,以纪此战。今收君信,甚是欣喜,故附此鳞随信,赠与吾友,盼得空回信。
纸短意长,万望珍重。雷雨之夜,墨迹仓促,千言万语不过一念: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照冥急笔于白云山镇江楼。
壬辰年五月初六。」
————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程心瞻轻轻折起信件,仔细收好,口中复念着沈照冥回信末尾的一句话,只觉胸怀激荡,心如暖阳。
随后,他又拿起随信附赠的那片蛟鳞。蛟鳞只巴掌大,程心瞻知道,这是眉骨处的鳞,很小,但却是蛟龙身上最硬的鳞片之一。这片鳞果真如照冥所说,在暗中只呈现出赤、碧、蓝三色,但放在有光处,便发出七彩毫光,若是转动鳞片,光芒还在变化,绚烂迷离,美不胜收,确实罕见。
收到这份回信和这片蛟鳞,程心瞻心中的大石也得以放下,庾阳那边虽然战况激烈,但就如照冥所说,盟里这些年对抗南派也已经摸索出了经验,镇水、防蛟、止浪,各种手段措施极为周全。虽然照冥在信中没说,但程心瞻也能猜得出来,这些手段肯定大多出自净明派,也只有净明派会如此精通伐蛟治水。
净明派无私,出良方、出人手,浩然盟无惧无畏,各宗派出物、出力。如此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又何愁镇压不下魔潮呢?
同时程心瞻也感紧迫,道友们在东线奋战,自己在西线当然也不能沉寂了。南派现在步子迈的太大,绿袍以西江为根基,横跨滇文、南荒、庾阳三地,自己打在滇文打上游,自然就是帮下游。
不过无量山靠西南,和南盘江之间还隔着哀牢山跟抚仙湖两处魔道据点,不能贸然去打,到时候容易被断了后路,导致腹背受敌,搞不好新生的无量教还要夭折。
程心瞻仔细想了想,以自己如今的修为来看,这哀牢山和抚仙湖,倒也算不上什么龙潭虎穴、坚壁金汤。一个是四境初期坐镇,尚未历三灾,一个是一群三境魔头聚啸的匪窝,似乎还不值得自己去想什么计谋、搞什么长线。既然拦在路上,那不如平推过去,打到南盘江就是了。
唯一需要顾忌的,就是可能会伤了山水,得提前做好挽救之策。
————
六月,大暑。
时过两月,由暮春到盛夏,程心瞻已经将无量山的护山大阵完全重建,如今大阵阵脚牢牢抓紧无量山的山根地脉,并通过地下暗河接通澜沧江,真真正正做到了那一句:「江雾绕幽山,烟瘴散复还。」
只要这山还在、水依旧,那笼罩在无量山上的大阵就轻易破不开、散不掉。
无量山内部,各种躁乱也都平复下来,在「量罪定刑」这一关中存活下来的人,都按境界和罪行分册入手了程心瞻新编了《小五行灵饵活丹真经》。大家都是修行人,没几个是真笨的,这些人一拿到新经,便是两眼放光,如获至宝。在这个时候,就是拿鞭子抽他们练旧有毒经,也没人愿意了。
程心瞻见无量山开始迈入正轨,便算了算黄历,发现初七这天宜出行、伐木、动土。于是就在这天,他谁也没说,只是把竹身与爽灵元神留在了山中,代替他掌教,然后自己一人乘狮出了山,化作一道青光往东而去。
————
从天上眺望,哀牢山脉和无量山脉,就像两条并排的大胖菜花蛇,趴在滇西南的土地上,头朝西北,尾向东南。如果眼神再好些,还能看到在这两条菜花蛇的身侧,还生长着三条与之齐平的、细细的绿藤——无量山的西边,那是澜沧江;哀牢山的东边,那是仆水江;两山的中间,那是把边江。
程心瞻见着很熟悉,这东西褶皱、山水相夹的奇特地势,从西康中部一直南延到滇南。
哀牢山和无量山离得很近,跨过把边江就到了。他乘狮来到哀牢山之上,随后狮子在他的示意下于万丈高空中站定,他坐在狮背上施展望气术探身俯视。便发现这哀牢山乙木之气浓重,杂糅着森森血煞魔氛,而木气与魔气最浓重之处,都是在同一个位置。
那里正是哀牢山脉的最高峰,也正是狭义上的哀牢山魔穴所在,在这条山脉上是靠西北的位置,也恰好就是这条菜花蛇的七寸位置。
程心瞻找准了目标,抬手在胸前捏了一个五岳印,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他腹中华光一闪,祭出了一把法剑。
这是一把雄浑壮阔的剑,柄鞘俱黑,当空挺立,仿佛孤峰。
这把剑的格是方形圆角,像是如意的云头,厚重又圆润,古朴却不呆板。剑柄是浑圆之形,分为五节,每一节上都刻着山岳之纹,刚好合成五岳真形。剑首则是一个圆盘状,顶端刻着和剑格呼应的如意纹。
剑鞘则是较为方正,鞘口、剑鼻、剑珌的位置上都点缀有圆头直身的如意纹,显得威严却又不至于太过锋利,给人一种中正平和却又包罗万象之感。
程心瞻改五岳印为剑诀。
“嗡——”
沉寂太久太久的宝剑终于出鞘,发出一声地动山摇般的低沉嗡响,一股厚重如山岳般的气息弥散开来,震碎了流云。
宝剑开始下落,像山一样坠下去,与此同时,宝剑在变大。
宝剑越来越快,越来越重,越来越大,到最后,直达百丈,变成了一座真正的飞坠之山,仿佛是要碾碎长空,发出山崩地裂一般的轰鸣。
到此时,光是剑刃上的四个铭文,都已经宽达十余丈,像是名山绝壁上的巨幅摩崖石刻,曰为:
「陆断太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