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 第669章

第669章(2/2)

目录

这对王建业的分店带来了新的冲击。

“这新来的饭店抢了不少年轻客人,咱们得想办法应对。”

陈师傅在一次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

王建业点点头:“我知道,咱们得吸引年轻顾客。

我想过了,咱们可以推出一些创意菜品,结合现在流行的元素。”

于是,厨师团队又开始忙碌起来。

经过精心研发,他们推出了“海鲜寿司卷”,把海鲜切成小块,卷入寿司中,再配上徐州特色的酱料;还有“把子肉披萨”,将把子肉的肉酱涂抹在披萨饼底上,搭配新鲜蔬菜和芝士,新奇的搭配吸引了众多年轻顾客的目光。

一位年轻顾客尝了“把子肉披萨”后,兴奋地说:“这也太创新了,把传统美食和时尚小吃结合得这么好,太赞了!”除了菜品创新,王建业还对店铺的环境进行了升级。

他重新装修了店面,在保留徐州特色元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时尚的装饰。

墙壁上挂着具有连云港海滨特色的油画,还摆放了一些徐州的民间工艺品,营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时尚温馨的氛围。

在店铺管理方面,王建业实行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他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不仅提升他们的厨艺和服务技能,还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大家是一个团队,只有团结一心,咱们的店才能越来越好。

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都要及时沟通。”

王建业经常这样鼓励员工。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店铺的生意再次火爆起来。

不仅吸引了年轻顾客,老顾客也对创新后的菜品赞不绝口。

……

王建业脸上虽挂着满足的笑容,可背地里,却忧心忡忡。

食材供应的问题,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原本合作的本地供应商,见王建业的分店生意蒸蒸日上,顿时起了歪心思,开始以“优先供应本地餐馆”为借口,时不时就拖延供货时间。

有次,店里急需一批新鲜的鲈鱼,王建业提前好几天就和供应商打好招呼,约定好了到货时间。

可到了交货那天,左等右等,那货车的影子都不见一个。

店里的厨师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跑来问王建业怎么办:“王老板,这鲈鱼要是再不送来,今天好多预定的菜可就做不了啦!”

王建业心急如焚,不停地给供应商打电话,电话那头却总是传来推诿的声音:“哎呀,王老板,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渔船回来得晚,实在来不及啊,明天一定给您送到!”

王建业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这还不算完,送来的食材时不时还有次品。

有一回送来的螃蟹,不少都是奄奄一息的,打开蟹壳,里面的肉也发馊发臭。

王建业气得当场就打电话给供应商:“你这送的都是什么东西这螃蟹根本没法上桌!你这是存心不想让我做生意了是吧”供应商却漫不经心地说:“王老板,这海鲜路上有点损耗很正常啦,您多担待担待。”

挂了电话,王建业在店里走来走去,心中暗自思忖:“再这么下去,店里的招牌迟早要被这些供应商砸了,必须得想个办法!”经过一番打听,王建业得知赣榆的渔港每天凌晨都会有大量新鲜的渔船靠岸,那里的海鲜不仅新鲜,而且种类繁多。

于是,他毅然决定亲自前往赣榆的渔港。

一个寒冷的冬夜,时钟刚刚指向凌晨两点,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沉睡之中,万籁俱寂。

王建业已经匆匆出门,打车前往赣榆渔港。

车窗外,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街边昏暗的路灯孤独地亮着,偶尔有几只流浪猫在角落里觅食。

王建业裹紧大衣,靠在车窗上,眼神坚定却又带着一丝疲惫:“不管多辛苦,这次一定要解决海鲜供应的问题。”

到达渔港时,海边一片朦胧,寒风夹杂着大海的腥味扑面而来,吹得王建业浑身哆嗦。

港口上灯火通明,一艘艘渔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像是巨兽安静地卧在那里。

搬运工人正忙碌地将一箱箱海鲜从船上卸下来,嘈杂的呼喊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王建业在港口来回踱步,眼睛紧紧盯着每一艘渔船,寻找着合适的交易对象。

终于,他看到一艘刚刚靠岸的渔船,船上的海鲜琳琅满目,螃蟹挥舞着钳子,活蹦乱跳;鱼儿在水箱里欢快地游弋,泛着银色的光芒。

王建业急忙走上前去,对着船上的一位渔民大声喊道:“大哥,您这海鲜看着真新鲜啊,能卖给我一些吗”渔民打量了王建业一番,疑惑地问道:“你是做什么的呀要这么多海鲜干嘛”王建业连忙解释道:“大哥,我在新浦街开了一家饭馆,对海鲜的需求量很大,一直找不到稳定又新鲜的货源。

您看能不能合作合作”渔民摇摇头,面露难色:“兄弟啊,我们这海鲜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收购商的,不好随便卖给外人啊。”

王建业心中一紧,赶忙说道:“大哥,我真的很需要您的货。

我保证,价格绝对公道,而且以后长期从您这拿货,您看行不行啊”接着,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目前的困境以及对食材品质的严格要求。

渔民听了王建业的话,沉思片刻后说:“看你这小伙子挺实在的,这样吧,今天先给你一部分货,你拿回去试试。

要是觉得不错,咱们以后再谈长期合作的事儿。”

王建业大喜过望,连忙道谢:“太感谢您了,大哥!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在等待称重和装货的过程中,王建业帮着渔民一起搬运海鲜。

海风越来越大,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但王建业丝毫不在意,一心只想赶紧把这批新鲜的海鲜带回店里。

解决了海鲜供应问题,可豆制品的供应又让王建业犯了愁。

徐州菜对于豆制品的要求极高,而本地的豆制品在口感和风味上与徐州口味相差甚远。

王建业深知,要想做出地道的徐州菜,豆制品这一关必须得攻克。

于是,王建业开始四处打听口碑好的豆制品作坊。

在经过多方询问和辗转寻找后,他终于在郊区的一个偏僻角落里,发现了一家传统豆腐作坊。

作坊不大,是一座老旧的四合院,院子里弥漫着浓浓的豆香。

一口巨大的石磨静静地摆在角落里,四周堆满了黄豆和麻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