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一个老卒(1/2)
大明宫的飞檐在暮色中如刀锋般划破天际。
牛车碾过青石板,发出沉闷的声响。
刘绰掀开车帘一角,望着渐近的宫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上的葡萄纹琉璃佩——那晶莹剔透的物件在夕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宛如她此刻复杂的心绪。
“县主,到了。”菡萏的声音从车外传来。
刘绰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皇帝突然召见,必是为了琉璃贸易之事。她早已料到会有这一遭,但没想到圣谕来得如此之急。
穿过重重宫门,刘绰被引至紫宸殿外。还未进门,便听见里面传来皇帝低沉的声音: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刘绰脚步微顿。
皇帝竟在吟诵《桃花庵歌》?
她心头掠过一丝异样,随即收敛心神,在内侍的引领下踏入殿中。
“臣刘绰,参见陛下。”
殿内烛火通明,皇帝李适负手立于窗前,明黄龙袍在暮光中显得格外醒目。他转过身来,眼角细纹中藏着难以察觉的疲惫。
“明慧来了。”皇帝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礼,“朕方才在读你的诗。”
刘绰垂眸:“陛下谬赞,那并非臣所作。”
“哦?”皇帝挑眉,“那唐伯虎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写出如此超脱之句?视金钱如粪土......”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却又能将商道用得如此精妙?”
刘绰瞬间懂了。
得,皇帝这是认定了这首桃花庵歌是她写的。
自然,也是在试探她如此慷慨的真实目的。
毕竟,那砸开商路的琉璃利润不是公款,是她自己出血。
她唇角微扬:“一位隐士而已,早已作古。至于商道,更谈不上,不过是为国谋利的小技。”
皇帝踱步至案前,手指轻叩纸上字迹:“‘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明慧,你可知朕为何召你入宫?”
刘绰抬眼,正对上皇帝探究的目光:“臣猜,是为琉璃贸易之事。”
“聪明。”皇帝轻笑一声,从案上拿起一份奏折,“元寺卿已将和谈详情禀报于朕。广陵王也将你接下来的计划告知了朕。朕很好奇,你为何对安西军如此上心?甘愿让出五成利润给吐蕃?那可是你的私产,并非国帑。”
刘绰心头一紧。
这个问题她早有准备,却又永远准备不好。
铜鹤香炉吞吐着袅袅青烟,殿内安静得能听见烛火轻微的噼啪声。
“陛下,”她抬起头,目光越过皇帝的肩膀,望向殿外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臣在关中时,听病坊中的老人讲过一个故事。他曾冒死往来河西旧地做过走私的营生,在建中二年,见过一个从沙州逃出来的老卒。”
皇帝转过身来,示意她继续。
“那老卒五十多岁,左腿被吐蕃人的弯刀砍瘸了,身上有七处箭伤,从龟兹一路乞讨回来,走了整整两年。”
刘绰的声音很轻,却像钝刀割肉般一点点剖开记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