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冤案追究(1/1)
“这当然不是检察院的人业务不精,其实也和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想法有关。反正你们公安对证据进行了合理化,我们也不挑这个毛病,让它暂时过关再说,一切等法院再来纠正不迟!”主办民警答。
我说:“检察院是进行执法监督的,他们在审结起诉之前,不是也要和犯人进行质证的吗?难道会一点都没有发现,真是奇怪了?”
主办民警道:“这就是狱内侦查的厉害之处了!照理检察院提审这些犯人的时候,这些犯人就可以向检察院的人喊冤。可是你要知道,这次的线索就是同监室的人提供的,他们和犯罪嫌疑人早夕相处,犯罪嫌疑人要是敢喊冤,回到自己的监室里面恐怕就要吃苦头。而且,这个案子从监管系统突破,监管系统的好几个民警都因为这个案件吃到了红利。他们也不会允许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里改口,因此叔侄俩身边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刻意安排好的。如果叔侄俩有什么风吹草动,里面管理的人员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让叔侄俩打消这个念头。这么一来,一方面检察院的人不想故意挑刺,另一方面里面监管的人也不允许叔侄俩改口,这样就自然顺利结案了。”
我问:“那后来怎么又被翻了出来?”
主办民警道:“这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既然是冤案就有正主子。这个案件到了法院以后,审判的法官发现了证据里面的疑点,但是又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可以推翻那些炮制的证据。于是也不来做这个推翻案件的出头鸟,而是留了心眼对叔侄俩进行了轻判,原本这样的案子是肯定要死刑立即执行的,但这个案子就是判了死缓,叔侄俩就被长期的羁押了起来。可是三年以后,这个案子的真正犯罪嫌疑人被抓获,他交代的所有细节都和犯罪现场的勘验相吻合,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关键物证也对上了。所以后来的犯罪分子是该案的嫌犯无疑,如此叔侄俩的冤屈才得以真相大白。事发后,一些追名逐利的律师闻风而动,直接把这案件捅到了网上,于是舆论大哗,就有了你看到的景象。”
我说:“这案件的发酵我是清楚的,可是这和我们这贩毒案件又有什么联系呢?”
主办民警道:“你知道这个案件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些炮制冤案的责任人的吗?”
我一听兴趣更浓,我们都是同行,我很想知道这后果会是什么,于是便洗耳恭听。
主办民警道:“最后这起事件处分了好些人,可是处理的最重的恰恰是这个案件的主办民警,也就是出力最多的人。尽管案件的发生发展,他什么发言权也没有,但由于案件是他办理的,他就成了整个事件最主要的当事人,也就是该玩忽职守案件的主犯。最后他被定罪判刑,不仅丢掉了饭碗,还变成了阶下囚。这从警察变成囚犯,你说这是多大的落差,关键案件的进行他只是个背锅的。”
我说:“这么大的案件,一个普通民警能有什么发言权,我也是办过命案的,案件的主办人无非就是把证据材料及案卷整理一下,然后递交检察院,怎么就成了最大的责任人了?这样的案子没有局里领导点头,没有公安领导和检察院、法院协调,怎么可能判的下来呢?现在把锅扣在一个人头上,显然有些避重就轻了。”
主办民警道:“谁说不是呢?事情一发酵,所有的单位都推的干干净净。法院推检察院,检察院甩锅给公安局,领导不想背责任,就拼命往这案件一开始就知道是个错,主办人也提了意见,领导不采纳。这主办人为了迎合领导的意思,也是故意装聋作哑,不敢盯着指出来。结果当年怎么立功受奖,现在就怎么还回去,所以也是咎由自取!”
我说:“那个女神探呢?她可是炮制了不少证据,还给证据的合理化献计献策,她又该当何罪?”
主办民警道:“女神探其实也就是个嘴炮,真正的业务能力能有多少。她要不是因为这个案件出风头,板子也打不到她的身上。毕竟她只是从旁出主意,真正施行的还是侦查员。所以最后给了她一个记过处分,调离原岗位,具体去了哪里也不得而知了。”
“这么一说,这样一个全国哗然的冤假错案,最后只是让主办民警背了锅?”我问。
主办民警道:“当然其他人都受到了相应的政纪处分,而造成这个冤案的罪魁祸首却一个也没有受到追究。尤其是那个要破案实绩的局领导,人家该升官还是升官,丝毫不受影响。所以我们这些办事的人,招子放亮一些,不要想着给人火中取栗,否则只会惹祸上身。”
我豁然开朗,其实主办民警也是在联系这起贩毒案件,其实禁毒大队那边何尝不是想让城区中队这边高抬贵手,放瘦佬一马。
主办民警要是违法行事,别说现在上面领导不表态,就算真表态了。他们空口白话的几句话,你却真金白银的顶着压力,真追究起来,你一个主办民警一定是百口莫辩,替罪羊那是妥妥的。
所以主办民警的想法就是让我办这案子,我就实事求是的把证据材料原封不动的递交上去,你检察院法院爱怎么处理你就怎么处理。
至于案件追查下去,会不会让我们公安局洪水滔天,翻江倒海,又碍着我一个办案的什么事,我这点小肩格又能挑多重的担子。
有些领导,嘴上赌咒发誓什么的,真要事情闹大,立即成为隐形人,不落井下石你就烧高香吧!你要指望人家拯救你,那你就等下辈子好了!哪个领导不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一手太极拳真是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