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天子南巡 5(2/2)
话音未落,雪影马突然前蹄轻扬,在冻土上叩出清脆声响,墨玉般的眼珠转了转,竟似听懂了圣意般连连颔首……
张国之望着这一人一马的互动,喉间泛起酸涩。
他从未见过九五之尊如此温柔的模样,此刻的陛下不是皇极殿中不怒自威的帝王,倒像是乡间疼爱坐骑的少年郎。
随着朱翊钧利落地翻身上马,二十余名锦衣卫齐刷刷翻鞍,玄色劲装与银白刀锋在初阳下交织成冷冽的光带……
蹄声渐远时,老汉从小院子中走了出来。
晨雾散去,他望着官道上扬起的淡淡烟尘,那些比官军还要矫健的马匹驮着神秘的客人消失在视线之中。
“哪家的贵人啊……”
“难不成是老朱家的贵人……”
“今年,是,是万历九年,年龄相仿啊……”
“哎,我还真敢想,要是皇帝,能放着金窝银窝不住,偏偏过来住草窝……”
说完之后,老汉苦笑一声,手中正是朱翊钧给的银子,他看着朱翊钧一行人远去的方向,许久……
远处传来几声马嘶,惊起树梢寒鸦,扑棱棱的振翅声里,老汉望着空荡荡的土路,把疑惑吞进了肚里。
………………
腰山镇南,位于保定府曲逆县,是第二批华夏传统村镇。
明洪武年间,得诏令,朝廷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移民在此垦荒种地,盖舍织布,遂成村庄,集镇。
朱翊钧骑着雪影马,带着一众护卫赶到了集镇上。
入眼望去。
热闹啊。
眼前的腰山镇集市早已沸反盈天,热腾腾的蒸汽裹着驴肉香冲破晨雾,与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搅成一团。
他忽然想起自己收纳的清明上河图,此刻方知画中盛景不过是纸上春秋。
北京城的繁华是琉璃瓦下的金樽玉盏,而这集镇的烟火气,却是实实在在从粗陶碗里、从沾着泥点的手掌间腾起来的……
这是属于普通百姓们热闹的十里长街。
\"陛下,这集市鱼龙混杂......不然,派些人进去买些吃食即可……\"张国之话音未落,朱翊钧已经翻身下马。
张国之知道,这个集市,陛下肯定是要赶了。
当下也只能闭嘴不言,带着一众护卫跟随皇帝陛下进入了集市之中。
早春的风里飘着糖霜与炭火的焦香,他望见茶棚下老者捧着粗瓷碗吸溜羊汤,碗沿凝着层透亮的油花……
卖炊饼的妇人掀开竹篾笼屉,白雾里蒸腾出麦面的甜香……
身着补丁粗布的农人与穿斜襟短打的商贩摩肩接踵,腰间挂着的铜烟袋、竹篾筐在推搡间叮当作响……
最惹眼的是街角那排货摊,面酱坛子摞得比人高,坛口蒙着的荷叶被风吹得簌簌响……
卖药材的郎中铺开虎皮膏药,正给老汉推拿肩头……
绣娘的绷架上,牡丹花样的肚兜在日光下明艳得灼眼,确实好看。
朱翊钧驻足看了片刻,只把绣娘羞的脸红,这年轻人,怎么在这里眼睛拉丝的看着别人逢女子肚兜呢……登徒子,要不要报官啊……不过,这年轻人长得还挺白的……
“公子,前面有一家火烧店,公子要不……”
朱翊钧闻言,回过神来,随后离开了人家女子的摊位……
驴肉火烧店就在十字街口,匾额上\"漕河老铺\"四个字被烟熏得发黑。
掌柜的赤着胳膊在案板上摔打面团,案板震得墙角陶罐嗡嗡作响。
\"客官里边儿请!要肥要瘦?\"伙计扯开嗓子招呼,围裙上还沾着驴油。
朱翊钧拣了张木桌坐下,张国之过去报饭。
不一会儿,看着堂倌端来的火烧,热汤——外皮烤得金黄酥脆,夹着的驴肉块浸在老汤里炖得透烂,朱翊钧拿起来,咬一口汤汁顺着指缝往下淌……
不知是不是饿了,还是真的好吃,吃了一口,朱翊钧举起了大拇指:“好吃,好吃……”
张国之等人散坐在四周,目光警惕地扫过每个食客。
朱翊钧却将头埋进碗里,听着邻桌老汉谈论今春的墒情,看跑堂的孩童穿梭席间收拾碗筷,忽然觉得这市井间的嘈杂,比乾清宫里大臣们的奏对要动听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