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东汉不三国 > 第726章 同意罢兵 扬州传捷

第726章 同意罢兵 扬州传捷(1/1)

目录

金殿之上,龙椅上端坐着天子,两旁群臣恭敬肃立。见天子对和谈一事如此配合,众人高悬着的心悄然落地。毕竟天子愿意接纳和谈,便足以彰显其不会对世家过分苛责。就连公然与朝堂对决的袁绍,天子都能暂且容下,朝堂上这些大臣背后的势力又并未公然与朝廷对抗,想来天子定不会在事后追究。在众臣暗自庆幸、长舒一口气之时,谁能料到,身为袁绍使节的辛评,却又道出一番惊世骇俗之语。

辛评得了天子允诺的答复后,并未起身,而是再次缓缓跪伏于地,双手高高拱起,恭敬拜道:“陛下,我主袁绍尚有一番请求,还望陛下能够应允。”这一开口,满朝文武的心瞬间又被高高提起,提到了嗓子眼。大家心里都犯起了嘀咕,这辛评可千万别不知好歹啊。如今袁术已死,马超和孙策势头正猛,倘若天子真把这两员猛将调往袁绍的对头那边,那袁绍的败亡,恐怕只是早晚的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真要如此,局势可就难以收拾了。

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王桀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只见他满脸涨红,双眼圆睁,怒声吼道:“辛评,你莫要不识好歹!陛下已然大度答应和谈之事,可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得寸进尺地提出要求,当真以为能无视王法,不惧死亡吗?”王桀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也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那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愤怒。

然而,辛评却仿若未闻,连眼角都没向王桀那边瞥一下,仿佛王桀的怒斥不过是无关紧要的杂音。他不慌不忙地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从容,说道:“无妨。”随后,他微微抬头,目光望向天子,恭敬道,“陛下宽宏大量,还请容我把话说完。我主袁绍尚有请求,只要不是太过分,还望陛下慈悲应允。”辛评语气不卑不亢,虽在请求,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意味。

天子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厉色,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示意辛评继续说下去。辛评见状,双手抱拳,向上拱起,行了个大礼后说道:“我主袁绍与袁术,本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同气连枝。如今袁术不幸被西凉马超所杀,实在令人痛心。但其妻儿家小还在寿春,处境堪忧。恳请陛下能够下旨给马超,切勿对袁术的家眷赶尽杀绝,留他们一条活路。再者,还望陛下恩准留寿春一地,由袁术家眷镇守。毕竟,袁术也曾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却被马超擅自诛杀,这般行径,实在令人发指,我主袁绍实在不忍袁家血脉就此断绝。”

听闻辛评这番话,王桀气得冷笑出声,脸上满是讥讽之色,大声质问道:“这会你倒说袁术是朝廷命官了?当初他公然与朝廷对抗之时,你们又把朝廷置于何地?”王桀的质问有理有据,让不少大臣暗自点头,觉得王桀所言极是。

天子赶忙抬起手,摆了摆,拦住了王桀接下来的追问,脸上依旧保持着威严与平和,缓缓说道:“好,朕也答应,朕已显示出了足够的诚意,希望你也能谨守信用,莫再与朝廷对立,休要辜负朕的一番苦心,当以天下苍生为重,保这江山社稷的太平。”天子的话语掷地有声,既展现出了帝王的宽宏,又隐隐带着警告之意,大殿内一时安静下来,。

辛评听闻天子应允,顿时满脸感激,连连伏地叩拜,口中千恩万谢,声音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陛下如此宽厚仁慈,实乃袁家之大幸,我主袁绍定会铭记陛下恩情。”

天子神色平静,微微颔首,沉稳说道:“袁术既已伏法,朕便不再追究他的家眷。如今威侯那边尚未传来战报,待战报抵达之后,再商议封赏之事也不迟。若无其他要事,众卿便退下吧。”

朝臣们见天子这般处置,又听闻天子如此安排,皆暗暗点头。辛忠等大臣见天子能将此事妥善处理到这般地步,都不禁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而后依次恭敬退下,鱼贯而出。

然而,王桀却仿若被定住一般呆立在原地,脸上满是疑惑与不甘之色。此时,天子不动声色地向内侍悄悄招了招手,内侍心领神会,快步走到王桀身旁,轻声传达了天子的意思。王桀稍作思忖,便跟随内侍前往。

一踏入天子的书房,王桀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与焦急,脱口而出:“陛下,以如今这般大好局势,我军士气正盛,优势尽显,何必要与那袁本初讲和?实在是令人费解。”

天子看着一心为国家大业着想的王桀,虽心中无奈,却还是耐着性子向他解释起来。“不与袁本初讲和又能怎样呢?”天子的声音低沉而平稳,目光深邃地望向远处,仿佛在思索着天下大局。

王桀忍不住插话,急切地说道:“如今可调马超与孙策,从徐州等地出发,两面夹击冀州。如此一来,袁绍落败不过是时间问题,陛下又何必对袁绍妥协讲和呢?”他满脸焦急,双手不自觉地握紧,眼中满是对天子决策的不解。

天子轻轻摇了摇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却又耐心地说道:“你还是目光不够长远啊。袁术已死,若此时再一举打败袁绍,世家便会彻底察觉朕要削弱世家势力的决心。这是其一。他们虽不敢公然与朝廷对抗,可暗地里必定会想尽办法兴风作浪,到时候朝堂内外都会不得安宁,国家又将陷入混乱之中。”天子微微顿了顿,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舒缓了下情绪。

“其二,”天子接着说道,神色愈发凝重,“你难道没看清当下的局势吗?公孙瓒雄踞幽州,江东孙策割据一方,西凉马超拥兵自重,他们皆对朝廷阳奉阴违,全然不把朕的旨意放在眼里。若是让公孙瓒、马超和孙策立下这不世之功,届时他们威望高涨,权势滔天,岂不是又会成为像袁术、袁绍那般难以制衡的存在?朕不得不为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考虑啊。”天子语重心长,目光紧紧盯着王桀,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天子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王桀的心间,令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过了好一会儿,王桀才回过神来,心中满是惊恐,声音都不自觉地微微颤抖:“那陛下,如今究竟该如何是好?”他望向天子,眼神中充满了急切与期待,渴望得到一个能化解当前复杂局势的答案。

天子看着王桀的模样,不禁微微一笑,这笑容里透着成竹在胸的自信与从容。“这便是朕要留下袁术家眷的目的所在。”天子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留着袁绍,便能让他与公孙瓒相互挟制,让他们二虎相争,如此一来,他们便无暇对朝廷生出过多的事端。而对于马超与孙策,朕已有了对付他们的良策,卿只管放心便是,且看朕如何中兴汉室,重振我大汉江山的辉煌。”天子说得神秘莫测,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王桀见天子这般胸有成竹,虽心中依旧满怀忧虑,但也明白天子既然如此说,必定是有了周全的打算。天子既说得隐晦,他也不便再多追问。于是,王桀恭敬地行了一礼,带着满心的担忧与一丝期待,缓缓退下。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天子的谋划能够顺利实施,大汉江山能早日摆脱困境,重现往日的太平与昌盛。

又过了几日,马超与鲁肃精心撰写的战报终于快马加鞭送到了长安。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热烈。天子展开战报细细看过之后,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神色,旋即毫不吝啬地对马超、孙策二人的功绩大肆夸赞起来。

然而,对于马超擅自诛杀袁术、孙策斩杀刘繇这两件事,天子却只字未提。不仅如此,天子当场宣布对二人进行封赏,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在原有食邑的基础上再加一县;封孙策为前将军,食邑同样加一县;就连周瑜也被舒侯,食邑直接封到了周瑜的故乡。

朝臣们听闻天子的封赏决定,顿时一阵哗然。太尉杨彪率先站了出来,他白发苍苍,神色凝重,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拱手说道:“陛下,马超、孙策虽立战功,但擅自诛杀朝廷命官,此乃大不敬之罪。如今非但不加惩处,反而如此厚赏,食邑竟还各加一县,实在不妥,恐日后众人皆效仿其肆意妄为,朝堂纲纪何在?”

紧接着,司徒王允也上前一步,忧心忡忡地补充道:“陛下,赏罚分明方能服众。如今马超、孙策此举,若不加以惩戒,反倒重赏,恐会让天下人误解陛下对纲常法纪的态度。周瑜不过是孙策麾下一员,竟也封侯,食邑还封至其故乡,这般恩赏过于厚重,恐难服众啊。长此以往,朝廷威严受损,往后诸事恐难顺遂。”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不少朝臣纷纷点头附和,大家都觉得天子此次封赏确实过于优厚。

天子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平静,待朝臣们的声音渐渐平息后,缓缓开口:“二位爱卿,朕深知你们的担忧。但当下乱世,马超、孙策能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为我大汉江山开疆拓土,实乃国之栋梁。他们诛杀袁术、刘繇,虽未事先请旨,但平定扬州,实乃大功一件,朕又怎能吝啬赏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