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轮船靠岸,铁道摩托车,贾张氏要结婚了(1/2)
这年代没有gps海事定位系统。
远洋轮船都是通过电报跟陆地联系,汇报自己的位置。
远洋轮船可以随意调转航向驶向目的地外的港口,惟一担心的是轮船上的船长和船员们。
当然了,要是船长和船员都是自家人,那就没问题了。
远洋轮船缓缓靠岸后,郑玉山大步走下来,距离很远就冲着李爱国伸出了手。
“爱国同志,幸不辱使命。”郑玉山的心情有些激动,跑海运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运输如此海量的货物。
“辛苦了,老郑!”
这边闲聊着,一机部的领导和铁道部门的几个领导也赶来了。
得知轮船上装载了足够生产几百万辆摩托车的材料后,领导们都特别高兴。
一机部的领导站在智之举,要不然就算是弄到了好东西,也带不回来。”
“以后像这样的货物会越来越多,红星海运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铁道部的领导也很高兴,红星海运毕竟是他们铁道上的人鼓捣出来的。
由于轮船还要前往非洲,港口在轮船靠岸后,组织了工人开始卸船作业。
郑玉山和船员们在海上漂泊了十几天,也需要下船休息两天,当天晚上港口方面还为他们组织了庆功宴。
郑玉山这位老船长第一次挂上大红花,兴奋得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李爱国清点了材料数目后,便回到了前门机务段,后续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
果然,他刚回到机务段里,邢段长就来到了工作室。
“爱国,这材料你打算怎么办?”邢段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咱们不能造一批小本子的摩托车吧?”
“小本子的摩托车?”
李爱国从兜里摸出两张大团结,一张是噶正噶正的,一张破旧不堪,还裂了口子。
“段长,你觉得这两张钱的价值一样吗?”
“当然了,都能买几十斤大米。”
话出了口,邢段长就恍然大悟过来:“摩托车就是摩托车,谁造出来就算是谁的。”
野生汽车专家在旁边说道:“段长,事实上,这批摩托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以前都是人家抢咱们的,咱们这次虽算不上抢,总算是拿回了一丁点利息吧。”
“对对对,还是年轻人脑子活络,我怎么忘记这事儿了。”邢段长也是因为太关心,担心这边出事而乱了阵仗。
“爱国,摩托车的事儿就交给你了,只是这批摩托车该如何分配?”
李爱国明白邢段长的用意。
既然这批摩托车意义不同,材料又是低价材料,就不能像山地摩托车那样直接销售。
“这批摩托车我打算单独生产,不出售,全都作为福利发下去。”
“好,我也是这想法,现在全国是一盘大棋,咱们有肉吃了,也不能让其他部门只喝汤。”
李爱国提醒道:“这事儿还得上面的领导拿主意。”
“我现在就去找领导。”邢段长心中暗叹。
即使获得这么大的成绩,还如此谨慎,难怪这小子能屡次立功。
随后邢段长将此事汇报到了部里面。
经部委的领导商议,决定将这批摩托车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留在铁道部门,作为福利品发放给优秀铁道工人。
一部分送到其他部门,用来作为邮递员、气象员、通讯员等同志,作为交通工具。
最后一部分送到部队。
这种摩托车虽没有办法达到军用标准,但是用来运输物资,奖励给那些退伍老兵,还是挺合适的。
部委通过决议之后,李爱国带着野生汽车专家重新设计了一款弯梁摩托车。
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这些材料,同时又改进了小狼摩托车的一些缺陷。
半个月后,一辆辆新款摩托车从总装厂内运出来,发往了全国各地。
摩托车被命名为红星801型,却因为是由铁道部门提供的,并且车身呈现出铁路灰,被群众亲切的称呼为“铁道”摩托车。
铁道摩托车虽只生产了一批,产量却高达三百多万辆,在后世保有量也很大。
尤其是这年月摩托车是稀缺物,这批摩托车在无形中引导了国内摩托车文化的先河。
后来,在盘点的时候,铁道摩托车被史学家誉为时代的见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铁道摩托车量产后,勘探部门的几个教授就找到了前门机务段工作室。
邢段长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无奈的摇摇头:“爱国现在是越来越忙了,刚搞定了摩托车,又得鼓捣寻矿列车了。”
“是啊,听说铁锤同志的媳妇儿也快生了,他家里还有事情需要忙。”一个段领导说道。
“最近段里面那些杂事,就不要去打扰爱国了,这个月给爱国同志申请双份的福利品。”邢段长做出了决定,“谁要是有意见,让他们来找我。”
“明白。”
李爱国被通知领取福利品,看到比以往多一倍,也知道是邢段长的意思,没有多说什么就收下了。
陈雪茹现在肚子越来越大了,也该多补充点营养了。
上午,李爱国跟勘探部门的几个教授见了面,讨论了寻矿列车的设计问题。
由于辐射探测仪器在接受辐射信号时,容易受到车厢的影响,需要安装在露天的位置上。
同时勘探员还需要值守,这就需要重新设计一个车厢。
“你们看,这样可以吗?”李爱国在一个平板车皮上设计了一间小屋子,前方是个平台,可以放置辐射探测仪器。
“挺巧妙的。”几个教授点头,又提出了新问题:“目前咱们的辐射仪器功率太小了,要是能加大点功率,辐射范围就更广了。”
“可以加装天线,棒状天线可以扩大接收范围。”李爱国本来想搞大型天线阵列,但是考虑到目前的技术不成熟,只能暂且放下,等有机会再改进。
其实这种天线跟雷达天线很相似,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先存储一些技术,等以后造战斗机雷达的时候,可以派上用途。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几个教授看看重新设计的方案,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便在上面签上了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